有效合同通常以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時開始計算訴訟時效,但無效合同因原約定的履行期限無效而致使訴訟時效的起算在實踐中存在很大爭議。對此,主要有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合同簽訂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因為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就應當知道合同違反了法律規定,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第二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該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該合同被確認無效之前,權利人并不知道合同無效和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第三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該合同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時開始計算訴訟時效;第四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權利人起訴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
筆者認為,上述第三種觀點較為合理。就第一種觀點而言,雖然法律對民事主體實施民事行為的成立條件有明確規定,合同當事人應當知道這些規定,但實際上只有當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權利人才能認為權利受到侵害;如果以合同簽訂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雖然可以推定合同當事人應當知道合同違法而無效,從而推定權利人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但對合同履行期間長于訴訟時效期間的權利人來說,其合法權利將失去法律的保護,這對權利人顯然不公平。就第二種觀點而言,在合同雙方發生糾紛、提請仲裁或審判確認合同無效之前,該合同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是一個不確定之日,這會出現合同不受時間限制地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訴訟,這顯然與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精神不符。第四種觀點其實十分荒謬,起訴是訴訟實效中斷的事由,如果把起訴作為訴訟時效的開始,就會陷入訴訟時效在開始的同時又中斷的怪圈,何況起訴時再計算訴訟時效,實際上已無意義。而就第三種觀點而言,它的合理之處就在于,雖然原約定的履行期限無效,對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具有約束力,但以該時間點來判斷債權人在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從而開始計算訴訟時效,對合同雙方來說,都較為合理與公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店鋪轉讓合同房東要簽字嗎
2021-01-22個人股權轉讓要求有什么
2021-01-17股權激勵行權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05如何計算商標侵權賠償
2020-12-01行政處罰中警告的適用情形
2020-11-07破產重整對外擔保有效嗎
2021-01-21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雇傭關系賠償有免責嗎
2020-11-21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0試用期想離職公司不肯怎么辦
2021-02-27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無證駕駛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能否獲得保險公司賠償?
2021-02-04違約責任保險是怎樣的
2020-12-29保險法規定沒有受益人的情形具體包括哪幾種
2021-02-13自然災害車受損強保會賠嗎
2021-01-28婚內買保險的受益人可以是外人嗎
2021-02-04夫妻車相撞到底承保保險公司能不能免責?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