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經營的時候總是會出現因為人手不夠而向其他的合作企業借用相關的勞動力用以雙方的合作項目,這樣的關系在法律上是被稱為借用勞動關系受到保護的,但是很多人會覺得借用這樣的行為難以對其進行法律上的界定。那么,借用勞動關系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一、借用勞動關系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借用勞動關系屬于法律規定中的非標準勞動關系。
非標準勞動關系是相對于傳統勞動法所構建的典型勞動關系(標準勞動關系)而言的,類似的稱謂有非正規勞動關系、彈性勞動關系或靈活就業中的勞動關系等。對非標準勞動關系,目前學界還沒有較為一致的明確的界定。其主要特點有的表現為“有勞動沒關系和沒關系有勞動”,如勞務派遣人員、外借人員等,有的則是非全日制用工——小時工。
非標準勞動關系的非標準性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勞動關系中的用人主體超出傳統勞動關系的范圍。第二,從屬性減弱,認定勞動關系的難度加大。典型勞動關系的從屬性包括人格上的從屬性、組織上的從屬性。但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信息時代、企業競爭和人事成本的變化,企業用人方式逐步打破這一特征,勞動關系從屬性呈現出弱化趨勢。第三,勞動安全衛生和社會保障法律體系實施出現障礙。第四,勞動者權利實現障礙較多,團結權難以實現。
就我國而言,一方面,經濟體制轉軌帶來了勞動關系的巨大變化,我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基本方式是將非標準勞動關系作為一種過渡方式,讓與計劃經濟相聯系的標準勞動關系轉變為一種非標準勞動關系,對國有企業而言,通過大下崗讓勞動關系虛化;農村勞動力轉移,通過農民進城異地務工,改變城鄉對立格局,在此基礎上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勞動關系。另一方面,隨著我國深入世界經濟體制,我國也在進行產業、經濟結構的調整。雙重壓力使勞動關系的非標準化過程在我國是以史無前例的規模展開的。這種經濟體制、經濟結構的需求會轉化為用人單位、勞動者、政府這三個市場主體的自覺行動。
從法律上的標準用語來講借用勞動關系并不能算是比較正式的勞動關系,因為它雖然表面上符合條件但在實質上并不具備勞動關系所應當具備的法定要件,因而作為非標準的關系被法律所規范。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怎樣解除勞動關系
確認勞動關系時能否一并訴請雙倍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言論不當怎么處罰
2021-03-17租賃物正常使用損壞承租人要賠償嗎
2021-03-01倉單質押融資基本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19交通事故定責后可以申訴嗎
2020-12-06交通事故是否為必要共同訴訟
2021-02-19訴請解除合同可以撤回嗎
2021-01-22法院違法審理案件怎么找證據
2021-03-06股權激勵中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
2021-03-26離婚訴訟書可以寫得詳細點嗎
2021-03-09房產抵押程序
2020-12-26公司員工調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勞務公司拖欠員工工資該怎么做
2021-02-15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工程保險費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2021-02-15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范本
2021-02-04論保險合同的無效──從世都百貨退保風波說起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