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既遂之后無中止嗎?
是的,因為犯罪既遂就表明犯罪已經結束,不可能再出現犯罪中止、犯罪預備或者是犯罪未遂的情形。關于犯罪中止,目前的通說基本認為在犯罪既遂后不再有犯罪中止。
《刑法》第24條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遂后還未出現犯罪結果的,通常會發生在危險犯中,當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已使侵犯的客體處于危險中,即構成既遂,但這時客體并未受到現實的傷害,如果此時行為人主動采取措施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還是應認定為犯罪中止。
至于《刑法》第24條規定的這種情況下應免除處罰,對于重大的危險犯,究竟是免除處罰合適還是減輕處罰合適,或許值得探討,如果既遂后就不存在中止,無疑將阻止犯罪人員在構成既遂狀態后主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對保障社會利益、制止犯罪不利,與立法初衷相違。
作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態。犯罪中止形態與犯罪中止行為本身具有密切關系:沒有中止行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態,中止行為是犯罪中止形態的決定性原因。
犯罪中止形態與中止行為本身又具有區別:中止行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勵的行為;犯罪中止形態則是犯罪的狀態,應當負刑事責任。換言之,中止行為之前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是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事實根據,中止行為本身屬于刑法所鼓勵的行為,是應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根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實施過程之中或者是犯罪實施過程之前,停止進行犯罪行為。但是犯罪既遂已經完成,犯罪事實已經不可能存在犯罪中止的情況。即使受害人未受到傷害或者是相關犯罪行為的影響,但其還是進行了犯罪行為,所以不存在中止現象。
二、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刑法》第24條第一款規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p>
犯罪中止有兩種結果:
1、沒有造成損害;
2、造成了損害。
我國刑法對這兩種結果分別制定了處罰原則,即沒有造成損害的,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減輕處罰。換言之,是否造成損害,不是構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處罰中止犯的量刑因素。甲某、乙某在犯罪實行階段,自動放棄犯罪,符合中止犯的構成要件,因此,應當依照中止犯的處罰原則對其減輕處罰。
犯罪分子只有在犯罪行為的施行過程中,主動停止實施犯罪行為,并且主動采取措施防止不好的犯罪后果的發生的,法院才能認定犯罪分子構成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法院一般會對其進行從輕或者是減輕處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犯罪后果未有效避免的除外。
犯罪既遂與犯罪未遂有什么區別
犯罪既遂有哪些表現形式
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1-19逃稅罪認定和處罰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16企業員工受刑事處罰獎金如何發
2020-12-13炒股盈利怎么算
2021-03-07生活不困難也能索要贍養費嗎
2020-11-28離婚案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4如何理解再審法院管轄
2021-01-21婚外生子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1-01-30公司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09調崗通知范文
2020-12-15婚嫁保險有什么用
2021-02-15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
2021-01-01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是否可以延長
2020-11-13保險公司何時不用賠償
2020-12-02快速理賠對方不去定損怎么辦
2021-03-17保險欺詐的三種仲裁方式
2020-11-21保險公司的哪些經營行為要進行改正
2021-01-11超載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加入WTO對各行業的影響:保險業國際貿易論文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