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遲延的如何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本條是對延遲承諾的規定。承諾本應在承諾期限內作出,超過有效的承諾期限,要約已經失效,對于失效的要約發出承諾,不能發生承諾的效力,應視為新要約。如果承諾明顯地遲發了,明顯地超過了合理期限,當然不能生效。但是,有許多承諾難于判斷是否在合理期間發出的。判例法認為,如果受要約人有根據認為其承諾是在合理期間內發出的,根據誠實信用原則,要約人應當接受這個承諾。如果根據他的理由斷定這個承諾已經逾期,不愿承認這個承諾,他就必須把這個意思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否則承諾有效、合同成立。《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1條第1款的規定與意大利的規定相仿:“逾期接受仍有接受的效力,如果發價人毫不遲延地用口頭或書面將此種意見通知被發價人。”《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2.9條中也有類似的規定:“逾期承諾仍應具有承諾的效力,如果要約人毫不延遲地告知受要約人該承諾具有效力或就該承諾的效力發出通知。”通則的解釋是,逾期承諾通常無效,本條中此項的規定與《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1條的規定一致。
如果要約人接受逾期承諾,則在一項逾期的承諾送達要約人時,而不是在要約人通知受要約人其認為該逾期承諾有效時,合同視為成立。并舉例說明:甲指定3月31日為承諾其要約的最后期限。乙的承諾于4月3日送達甲。甲仍然對該合同有興趣,愿意接受乙的逾期承諾,并且立即通知了乙。雖然該通知是在4月5日才送達乙,但合同于4月3日成立。本條的規定參考了公約與通則。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該承諾有效。另外,本條的“承諾期限”不但指要約人在要約中規定的承諾期限,也指要約人未規定承諾期限,而根據實際需要推斷的合理的承諾期限。
承諾遲延的概念
指受要約人作出的承諾超過承諾期限到達要約人。遲延的承諾不發生承諾效力。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在很多時候,如果要約人接受逾期承諾,則在一項逾期的承諾送達要約人時,而不是在要約人通知受要約人其認為該逾期承諾有效時,合同視為成立。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賠償與工傷賠償哪個高
2020-11-09學校是否可以做質押
2021-01-10沒離婚不讓看孩子報警管嗎
2020-12-26公司是否有權收回股權贈與
2020-11-09遺囑人如何自己寫遺囑,遺囑人如何找人代寫遺囑
2020-11-12訂婚 結婚彩禮糾紛法律處理意見
2021-02-28寡婦享有婚姻自由權利嗎,寡婦能再結婚被阻怎么辦
2020-12-12申請強制執行材料需要哪些
2020-12-22財產保全涉及夫妻雙方嗎
2020-12-19什么是繼承恢復請求權?
2020-12-24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
2021-01-02保險合同中間人與保險合同輔助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9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保險人說明義務與免責條款效力之關系辨析
2021-02-04車輛維修時丟失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責任
2020-12-11客戶突發心臟病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2020-12-28財產保險合同履行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7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車子沒貼保險標志如何處理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