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出示假證據怎么辦
1、經法庭許可,當事人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詢問證人、鑒定人、勘驗人不得使用威脅、侮辱及不適當引導證人的言語和方式。
2、如果對方當事人偽造了證據,你可以在證據質證階段指出來,如果對方堅持主張,必要時你可以申請鑒定(比如偽造你的簽名),以維護你的合法權益。
3、法庭在庭審中有個‘質證’程序,在質證中可對‘偽證’提出‘質疑’的事實【最好自己準備質證的證據,即與偽證相關的筆跡等】,并要求證人到場。若法庭不采信,可走抗訴渠道,或對準出證人申請訴訟。
4、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5、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力有無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
6、質證按下列順序進行:(一)原告出示證據,被告、第三人與原告進行質證;(二)被告出示證據,原告、第三人與被告進行質證;(三)第三人出示證據,原告、被告與第三人進行質證。
7、鑒定人應當出庭接受當事人質詢。鑒定人確因特殊原因無法出庭的,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書面答復當事人的質詢。
8、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人民法院準許其申請的,有關費用由提出申請的當事人負擔。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出庭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進行詢問。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由當事人各自申請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就有案件中的問題進行對質。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可以對鑒定人進行詢問。
定罪民事訴訟中的偽證者的依據有哪些呢?
1,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妨害作證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條法律外延廣闊無限,幾乎為開放性法律條款,可用于制裁任何訴訟中任何形式的偽證行為。立法者專門立此條款的用意只能被理解為為了最大程度地維護社會的誠信,公平,公正和正義,這也同律霸網提倡的公平,民主,自由,進步的精神相吻合的。
2,民事訴訟法第111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此條法律的關鍵點在于情節的輕重,要根據偽證是否影響案件事實,有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如法官誤判),偽證者的主觀故意程度和動機,偽證者心智是否正常,是否及時自首悔改而定。從公平公正的角度出發,既然偽證者以其卑劣的手段不公平地加害了被偽證者,那么,真相大白后,偽證者就有法律義務接受公正的懲罰。
3,刑法第十三條……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偽證者侵犯的是被偽證者各種形式的權利,給被偽證者造成了難以磨滅甚至永久性的傷害,且極大地浪費了法律資源,蓄意挑戰了司法和法律公正,扭曲了善良人的誠信觀念,破壞了社會的和諧團結,其對社會的危害性遠遠大于那種輕微的偷盜刑事罪。
4,刑法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由偽證引起的司法不公正的后果是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
5,最高人民檢察院2002年10月24日發布的司法解釋《關于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不宜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偽造證據時,實施了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有指使他人作偽證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妨害作證罪追究刑事責任。由此可見,妨害作證罪可以存在于民事訴訟中,那么,與妨害作證罪處在同一條但不同款的幫助毀滅證據罪和幫助偽造證據罪當然也能存在于民事訴訟中。
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八十條......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偽造、毀滅證據提供假證據阻止證人作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對證人、鑒定人、勘驗人打擊報復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11條的規定處理。
7,在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由周*鸞、張-軍主編的《刑法罪名精釋》中認為: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不限于刑事訴訟,此罪中所幫助的當事人既包括刑事案件中的自訴人、被告人、被害人,也包括民事、經濟、行政等案件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少法律學者都有此感。
8,我國對民事偽證制裁有先例。
據湖南衡東縣人民法院統計05-2006年該院民事庭對偽證進行制裁的案件為3件。據河北省平山縣法院的統計,該院對(民事)偽證進行制裁的案件為兩件。2003年的青苗補償費案中,原告曹某指使他人偽造證據,造成法院采用原告方偽造的證據錯誤判決被告多賠付14280元青苗補償費給原告。后該縣人民檢察院指控曹某犯妨害作證罪,向法院提起公訴。在大量的民事偽證現象中,雖說被制裁的是少數。但這是雞和蛋的關系。如我們的公檢法有法律義務制裁民事偽證而主觀上卻不愿“惹這種麻煩事”,民事偽證必定會越來越多,最終,公檢法的“麻煩”也必定越來越多。
證據收集
在中國的刑事訴訟中,指司法機關發現和取得證據的活動。它是司法機關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的第一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有責任收集證據,查明案情;在中國的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舉證責任。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并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人民法院也應當根據職權,主動收集證據,以查明案情,解決爭議。
司法機關在訴訟中有權向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對于涉及國家機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在刑事訴訟中,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毀滅證據的,必須受法律追究。收集證據應當依靠群眾,遵守合法和客觀全面的原則。《刑事訴訟法》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并且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收集證據的方法,在刑事訴訟中主要是現場勘驗,尸體檢驗,活體檢驗,詢問證人,訊問被告人,檢查,扣押和鑒定等;在民事訴訟中主要是詢問當事人和證人,調取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勘驗和鑒定等。
在西方,英美法系國家無論是在民事訴訟或刑事訴訟中,都認為收集證據、提出證據是當事人的責任。在刑事訴訟中,警察官員和檢察官是作為控訴一方的當事人而負有收集證據責任的(見米*達規則)。大陸法系國家在民事訴訟中強調當事人應當收集、提供證據;但法院也可依職權收集證據。在刑事訴訟中則強調警察官員、檢察官、法官依職權主動搜集證據,而不以當事人的申請和提供證據為條件。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打官司出示假證據怎么辦”。有時候可能我們不知道自己手里的證據是假證據,有時候我們可能是自己偽造的假證據,不管是什么樣的假證據都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制造假證據還是會受到制裁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理系統軟件知識產權如何界定
2021-01-22什么是網簽,網簽有什么好處
2021-01-21出了交通事故之后萬一肇事逃逸,保險公司還會依法賠償嗎
2020-11-09嫖娼是犯罪嗎?嫖娼被抓怎么處罰
2020-12-12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人民法院對和解申請的審查重點是什么
2021-03-22無故減薪算辭退嗎
2021-03-13臨時用地到期可以處罰嗎
2021-01-12如果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是否能夠獲得一些賠償
2021-02-05公司可以對孕婦的崗位隨便調整嗎
2020-11-21勞動爭議調解的程序
2021-02-16人壽保險拒賠原因都有什么
2020-11-26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飛機因天氣原因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0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如何寫保險賠償申請書
2021-01-17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投保車型與實駕車型不符,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7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