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財產如何處理
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對于有配偶的非法同居,人民法院應根據照顧無過錯第三方的原則判決。
(一)同居概念及范圍的界定
同居是指男女雙方未經結婚登記而公開以夫妻關系或秘密的兩性關系同居生活所形成的社會關系。
同居的構成要件:
1、同居主體是男女雙方;
2、未經結婚登記;
3、以共同生活為目的;
4、以公開的夫妻關系或秘密的兩性關系同居。
(二)同居的范圍可概括為四種:
1、沒有配偶的男女雙方未經結婚登記,公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這是目前典型的同居關系;
2、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公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即重婚同居;
3、公開的同居關系之外又與他人公開同居生活。即二重同居;
4、婚外或同居外之姘居。即秘密同居。
同居期間的財產范圍同居財產是指男女雙方或一方在同居期間取得的合法收入或財產。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儲蓄、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家禽、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其它生產資料、生活資料。
(三)同居期間的財產性質
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而對一方所得收入和財產未予規定。本人的理解是:同居期間雙方共同所得收入和購置的財產為一般共有財產,一方所得收入和購置的財產在對方沒有輔助性勞動和提供生活幫助的情況下應歸該一方個人所有。同居期間財產所有權,按一般的民法理論確認。
據此,同居期間的財產可作如下劃分:
1、按財產與人身關系的聯系性劃分,可分為因人身關系取得的財產和非人身關系財產。因人身關系取得的財產如賠償金、勞保待遇、憮恤金、轉業安置費、醫療費、保險費、救濟金等。非人身關系財產如勞動創造的產品、工資、產權收益等;
2、按財產取得方式劃分,可分為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原始取得如生產創造的財富、勞動所得、孳息。繼受取得的財產如買賣所得、博彩所得、受贈財產、繼承財產;
3、按財產取得時間劃分,可分為同居前取得的財產和同居后取得的財產。同居后取得的財產又分為共同生活期間取得的財產和分居期間取得的財產。
(四)同居期間的財產歸屬
同居前的財產歸各當事人所有已成共識。同居后的財產歸屬應為:
1、同居后一方的收入或財產,原則上應歸該方當事人所有。但另一方當事人對取得該財產的當事人在取得該財產時有資助,或在取得該財產的過程中有輔助性勞動及提供生活幫助的,則該收入或財產應為一般共有。可根據當事人在取得財產中的作用大小,確定不同的份額;
2、同居后共同購置的財產屬當事人共有;按份取得的,可確定按份共有;
3、同居后分居期間的收入或財產歸各當事人所有;
4、同居后的約定財產按約定處理;
5、因人身關系取得的財產歸該當事人所有;
6、繼受取得的財產歸繼受取得人所有。但買賣、互易、博彩取得的財產,當以原始資本所有人為產權人;
7、個人所有或共有權屬不明的財產推定為共有財產;
8、因共同生產、生活形成的債權、債務為共同的債權、債務。可以確定份額的,依份額享有和承擔。因撫養共同的子女所形成的債務為共同債務,因撫養各自的子女及贍養形成的債務為義務人個人債務。
(五)對個人財產及共同財產的處理原則
同居前后財產的處理原則是:
1、個人財產,個人所有的財產歸該所有人。
2、共同財產:
(1)可以分割的財產,按各自享有的財產份額進行分割。
(2)不宜分割的財產,根據生產和生活的實際需要歸一方所有,分得該財產的一方對另一方按照其應得財產的份額折價補償。
(3)對當年無收益的養殖業、種殖業,從有利于發展生產和經營管理考慮,合理分割或折價歸一方,由得業者補償另一方應得份額款。
(4)對雙方共同投資的與他人合伙經營的企業或店鋪等,由雙方就該合伙投資份額享受權利、承擔義務,或視經營情況折款歸一方,由得業者補償另一方應得份額款。
(5)共同債權各半分享;共同債務各半償還。但共同債權、債務份額不均等的,按份額享有和承擔。對共同債務應互負連帶清償責任。
(六)離婚與同居財產處理之異同
相同之處是:共同生活期間共同取得的財產為共有,約定的財產按約定處理(逃避債務的財產約定除外)。
不同之處是:
1、處理依據不同。
解除婚姻關系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處理財產,解除同居關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進行財產處理。
2、法律保護模式不同。
經過結婚登記的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所得的財產,除《婚姻法》第十八條列舉的財產以外,均為夫妻共有財產,夫或妻對共有財產享有平等的處分權。同居關系的當事人則以財產取得方式確定產權,共同財產未經共有人同意不得處分。其行為模式不同,后果模式也不相同。
3、經濟幫助的條件不同。
離婚案件的當事人一方生活困難時,另一方應從其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同居關系案件的當事人則需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間患有嚴重疾病未治愈,分割財產時才給予適當照顧或由另一方給予經濟幫助。
4、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同。
離婚案件的無過錯方因對方有重婚、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的行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而同居關系的當事人只享有一般當事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不享有前列他項違背夫妻忠實義務或扶養義務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5、訴的復合條件不同。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屬復合之訴,對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應予合并審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頒布實施之后,人民法院對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案件,已不再受理。這種基于人身關系牽連的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現已成為獨立之訴。如果原告請求分割財產,被告請求返還彩禮,則被告之請求構成反訴。對這種獨立的訴訟,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審理,但不是必須。被告拒絕預付反訴費的,可以視為撤回反訴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補償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1-03-22大學生實習期可以簽什么合同
2020-11-18股權轉讓價格等于注冊資金或實際出資嗎?
2021-02-21網上簽的網絡p2p借貸電子合同有效嗎
2021-02-10交通事故認定工傷怎么賠償
2021-03-02拘傳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2021-02-02開假匯票承兌5萬如何處罰
2021-01-02斷絕親子關系要登報嗎
2021-03-23提了管轄異議可以撤訴嗎
2020-12-10未經傳喚缺席判決的適用情形
2021-01-30校園霸凌到底該如何預防
2021-01-16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車上責任險怎樣投保
2021-02-03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須抄錄風險提示嚴防銷售誤導
2021-02-11保險案件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司法實踐問題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