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37年前,為救一場大火,江蘇南通籍消防官兵朱某不幸受傷,退伍安置后被鑒定為工傷六級傷殘,逐月領取傷殘津貼。去年年底,朱某到齡退休后,發現按月領取的退休金遠低于之前領取的傷殘津貼,在多次請求當地勞動保障部門按月補差被拒絕后,遂一紙訴狀將工傷保險服務中心告上了法庭。 近日,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給付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撤銷被告南通市工傷保險服務中心所作不予補差的答復,并責令重新作出答復。 朱某曾在江蘇揚州消防支隊服役,37年前因為救火受傷。1977年3月,朱某以二等甲級傷殘軍人身份退伍,并于1980年12月進入**自行車總廠工作。1996年后,朱某就一直處于下崗待業狀態。同年,傷殘等級被確定為六級。 2002年4月,經南通市信訪局、勞動保障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會商認定,朱某參照二等乙級傷殘軍人的醫療待遇享受醫療保險,參照同等級在鄉傷殘軍人傷殘撫恤金標準享受傷殘撫恤金,并由**自行車總廠按月發給朱某基本生活費并繳納養老保險。 朱某不服上述認定,2006年8月,經南通市勞動保障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再次審核,認定朱某屬定補人員,應按在職人員享受社會平均工資70%的傷殘津貼。 2011年11月,朱某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的退休金為1410.40元,比之前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少了682.6元。2011年12月,朱某向南通市工傷保險服務中心提出申請,要求每月從工傷保險基金中補足養老金低于傷殘津貼的差額。但他的申請被駁回。 朱某認為,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四十條規定,其退休金低于退休前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的,工傷保險服務中心應當補足差額。在多次要求補差均被拒絕后,朱某遂向南通市崇川區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法庭上,工傷保險服務中心辯稱,朱某傷殘等級是六級,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有關“一至四級傷殘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的規定。 崇川區法院審理認為,我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條規定:“工傷職工符合領取養老金條件的,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補足差額。”該條針對的對象既包括一至四級傷殘職工,也包括五至六級傷殘職工。之所以如此規定,主要是傷殘津貼是對工傷職工收入損失的替代補償,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已經不屬于勞動就業人群范圍,超過退休年齡不應再享受傷殘津貼,而應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如果工傷職工享受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那么應當按照傷殘津貼標準補足差額。 綜上,崇川區法院一審判決撤銷南通市工傷保險服務中心所做答復,并責令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五日內重新作出答復。 工傷保險服務中心不服,向南通中院提起上訴。 南通中院經審理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給予弱者補差更符合立法本意顧建兵季金華 法官說法: 本案爭議焦點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朱某所在單位沒有為其繳納工傷保險,其能否從工傷保險基金中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二是朱某的情況是否符合社會保險法第四十條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補差的條件。 “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兩部法律規范都屬于社會法的范疇,具備保護弱者合法權益的鮮明特征。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職工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不繳納工傷保險費。同時該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由此可見,繳納工傷保險是單位的義務,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是職工的權利。” 據該案二審審判長劉*梅介紹,如果因單位沒有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而剝奪職工享受工傷保險的待遇,顯然對職工是不公平的,也違背了社會法保護作為弱勢群體一方合法權益的立法宗旨,故用人單位在不能為工傷職工支付相關待遇的情況下,為充分保證工傷職工的利益,應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 本案中,朱某所在單位雖然自1996年起沒有為其繳納工傷保險,但朱某仍然享有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雖然《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了一至四級傷殘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但社會保險法作為《工傷保險條例》的上位法,其第四十條對從工傷保險基金中補差的對象,沒有區分等級。根據該規定,五、六級工傷職工退休后如果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當然也可以從工傷保險基金中補足差額。” 劉*梅介紹說,本案中,工傷保險服務中心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首先適用社會保險法的相關規定,況且《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六條對五至六級傷殘職工享受該待遇也并未作出任何禁止性的規定,所以當朱某的養老金低于傷殘津貼時,應當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相關法律知識: 勞動者在工作或視同工作過程中因操作不當或其它原因造成了對人身的侵害,為了鑒定該侵害的主體而對過程進行的定性的行為。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一般由勞動行政部門來確認。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股東轉讓股權是否需要通知顯名股東
2020-11-09私人出售口罩違法嗎
2021-03-05公司被收購原資產如何處理
2020-12-06國家對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規定有哪些
2020-12-20有限合伙持有的股票能否質押
2021-01-07民事訴訟中法院應當再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16我國最新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0-11-16小學生在校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5農村房產證確權該如何
2021-01-24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完家屬還要錢怎么辦
2021-01-23飛機延誤多少時間賠償
2021-02-21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本案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1-03-20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1-03-15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點
2021-03-25保險公司賠付不及時,需要賠償其損失嗎
2021-01-22車輛全責方沒保險如何賠償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