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號碼實名制是否會損害民眾的隱私權
不會損害民眾隱私權。
【事件經過】
在手機用戶實名登記制度推行六年后,國內電信市場的黑卡現象依舊嚴重。日前,工信部下發通知,要求各電信企業今年底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這被業內解讀為“史上最嚴實名制”。業內人士認為,以前運營商渠道養卡造成了黑卡泛濫的現象,如今移-動轉售號段又為詐騙提供了滋生的溫床,這都導致了黑卡的屢禁不止,不過,隨著國家相關部門愈加嚴格的要求,未來實名制將得到有效推廣。
【法律解讀】
從國際經驗來看,實名制并不必然導致隱私泄露,關鍵在公權力和國企如何保障手機的私密。相反,一些游離在注冊制之外的“黑號碼”,反而容易被電信詐騙團伙利用。目前大陸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已達到92%,但仍有近1億用戶未實名登記。倘若這些漏洞被不法分子甚至恐怖分子所利用,對公共安全的沖擊不堪設想。
前些天,甘肅一教師遭遇電信詐騙,省吃儉用一輩子的23萬元購房款瞬間蒸發,“一套西裝穿17年”的他憤然自殺。這一幕,令無數人憤慨、動容,這也是監管部門強調電話實名制的動因。盡管會給一些人帶來不方便或者不信任的感覺,但從關系民眾福祉的整體公共安全來看,這么做,值。
嚴是愛,寬是害,那么應當誰來“愛”?又該怎么“愛”?監管部門提出了較為明晰的標準。一方面要求電信企業及時告知補辦手續,另一方面開展針對“黑卡”的專項整治工作。既清查“存量”,又打擊“增量”,單靠監管部門的直接介入不現實。對電信企業來說,大多數屬于國有企業、中央企業,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守住用戶規范登記的“防火墻”。
難就難在作為虛擬平臺的民營企業,它們數量眾多、又過度依賴虛擬號碼帶來的豐厚利潤。這方面,工信部聯手公安部已對相關違法犯罪“亮劍”,打擊效果不錯,一大批不法企業被關停。下一步,還要將“最嚴監管”從“運動式”轉向常態化,在源頭上堵住非實名注冊、冒名頂替注冊的行徑。讓這些企業舍得放手、真正承擔起責任,“疏”和“堵”都不可或缺。
“喂,我是你領導啊,明早來我辦公室一趟!”“公檢法,反洗錢”……這一類電信騷擾,讓不少人防不勝防,事后執法要么追繳時間太長,要么“基站發射”“境外詐騙”讓追繳成本太高,必須通過實名制來正本清源。而另一類賣房中介的問詢、商場促銷的推介,又屬于被人利用了實名制的缺陷,“買賣個人的手機號碼”,同樣需要監管機構守住信息資源、防止“內鬼”與商家暗中勾連。在“互聯網+”的信息社會,讓法治守護公民安全,始終在路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區別
2020-12-24法定這些情況下可要回彩禮?悔婚可以返還嗎?
2020-12-20逆向工程是否構成商業秘密
2020-12-25醫療事故賠償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2021-02-24房屋贈與子女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
2020-12-25能索要十幾年的贍養費嗎
2021-01-24遺產20年后歸使用者嗎
2021-02-13已經離婚了還算婚姻糾紛嗎
2020-11-09什么是駁回訴訟請求
2020-12-02請人裝修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0私房公用行不通
2020-11-25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企業如何與員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對象、范圍、期限、義務
2021-01-03九級工傷符合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嗎
2021-01-08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2020員工勸退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4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