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財政部
財政部是國務院主管財政收支、財稅政策和國有資本金基礎工作的宏觀調控部門。
該部主要職責中與稅收直接相關的內容包括:擬定、執行稅收的發展戰略、方針政策、中長期規劃、改革方案和其他有關政策;提出運用財稅政策實施宏觀調控和綜合平衡社會財力的建議;提出稅收立法計劃,與國家稅務總局共同審議上報稅法和稅收條例草案;根據國家預算安排,確定財政收入計劃;提出稅種增減、稅目稅率調整、減免稅和對中央財政影響較大的臨時特案減免稅的建議;參加涉外稅收和國際關稅談判,簽訂涉外稅收協議、協定草案;制定國際稅收協議、協定范本;承辦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監督財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該部的部長由國家主席任命,副部長由國務院任命。
稅政司是財政部內主管稅收業務的職能部門。該司的主要職責是:研究關稅、國內和涉外稅收政策;提出稅制改革、稅種增減、稅目稅率調整、減免稅、出口退稅以及關稅稅率調整、年度暫定稅率、關稅配額、特別關稅、進出口稅則稅目和稅號修訂、有關國家適用稅則優惠稅率方案等重大事項的建議;組織研究提出提交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審議的事項;參加處理有關反傾銷的調查;參加涉外稅收和對外關稅談判,草簽有關協議、協定;擬定、修訂國際稅收協議和協定范本;研究國家稅收發展戰略,研究中央與地方的稅權劃分;擬定稅收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承辦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2、國家稅務總局
稅務機關的權利與義務是職責的兩個方面,受財政管理體制、稅務機構設置和有關法律法規的制約。
為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財稅體制改革重點是建立分稅制,以稅種的劃分即確定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來規范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系,稅收的地位和作用又得到進一步提高。1993年4月,國務院決定國家稅務局改為國家稅務總局,直接歸國務院領導,1994年1月又將國家稅務總局升為正部級。同時為了保證中央和地方稅收的征收管理,國務院決定,將稅務機構進行分設,成立國稅局和地方稅局,國稅局直接受國家稅務總局垂直管理,地方稅局受上級地稅局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基層稅務機關積極推行稅務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相應的稅務機關人員編制進一步增加。可以說,目前稅務機構和干部隊伍建設已進入了全面強化的階段。
稅務機構與職能是不可分的,一定的組織形式必然有相應的職能。稅務機關的職能主要是有效地保證整個稅收管理目標的實現和政策法令的貫徹實施。
根據《稅收征收管理法》和實施細則的規定,按照管理層次劃分,國家稅務總局作為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之一,主要是從宏觀上管理國家稅收,研究和制定全國的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及各項稅收政策,省(市)國稅局、省?(市)地方稅局主要是結合本地實際,貫徹落實好國家的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稅收政策,并提出改進稅收政策和稅收征管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區(縣)國稅局、區(縣)地稅局以及稅務所主要是根據上級稅務機關的規章、制度,負責稅收法律、法規、政策的具體落實和稅收征收管理等具體工作。三個層次共同形成一個系統的管理過程。同時,下級稅務機關必須受控于上一級稅務機關才能綜合體現稅務機關的職能。
國家作為征稅主體,其稅收權利和義務(職責)的享有與承擔,是由其授權、代表國家的稅務機關來實現的。
中國的最高稅務機構為國家稅務總局。該局為國務院主管稅收工作的部級直屬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1)擬定有關的稅收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實施細則;提出稅收政策建議,并與財政部共同審議上報、制定貫徹落實措施。
(2)參與研究宏觀經濟政策、中央與地方的稅權劃分;研究稅負總水平,提出運用稅收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建議;制定并監督執行稅收業務的規章制度;指導地方稅收征管業務。
(3)組織實施稅收征收管理體制;制定稅收征管制度;監督稅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4)組織實施中央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農業稅和國家指定的基金(費)的征收管理;編制稅收計劃;對稅法執行過程中的征管問題和一般性稅政問題進行解釋;組織辦理有關減免稅事宜。
(5)開展稅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參加涉外稅收的國際談判,草簽和執行有關的協定、協議。
(6)辦理進出口商品的增值稅、消費稅的征收和出口退稅業務。
(7)管理國家稅務局系統的人事、勞動工資、機構編制和經費;管理省級國家稅務局正、副局長和相應級別的干部;對省級地方稅務局局長任免提出意見。
(8)負責稅務系統的教育培訓和思想政治工作。
(9)組織稅收宣傳和理論研究;組織實施注冊稅務師的管理;規范稅務代理行為。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和副局長都由國務院任命,另有總經濟師和總會計師各1名。局內共有十幾個職能部門,每個部門下設若干個處(室):
(1)辦公廳。下設局長辦公室、辦公室、文秘處、督查處、綜合調研處、新聞宣傳中心、財務處和文印中心等八個處級單位。
(2)政策法規司。下設綜合處、稅制改革處、法制處和復議應訴處等四個處。
(3)流轉稅管理司(負責管理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燃油稅)。下設綜合處、增值稅處、消費稅處、營業稅處、增值稅發票稅控處和增值稅稽核評估處等六個處。
(4)所得稅管理司(負責管理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下設綜合制度處、中央企業所得稅處、地方企業所得稅處和個人所得稅處等四個處。
(5)地方稅務司(負責管理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遺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證券交易稅、屠宰稅和筵席稅)。下設綜合處、地方稅一處、地方稅二處和地方稅三處等四個處。
(6)國際稅務司(海洋石油稅務管理局)。下設綜合處、稅政處、反避稅工作處、國際稅收協定處、征管處、國際稅收合作處和外事處等七個處,負責管理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和涉外稅收事務。
(7)進出口稅收管理司(負責管理進出口環節的增值稅和消費稅)。下設綜合處、進口稅收管理處和出口稅收管理處等三個處。
(8)征收管理司。下設綜合處、制度處、發票管理處、信息管理處和個體集貿稅收管理處等五個處。
(9)稽查局。下設綜合處、制度處、系統工作處、協查處、稽查一處、稽查二處、稽查三處和稅務違法案件舉報中心等八個處級單位。
(10)財務管理司。下設資產管理處預算管理處、支出管理處、審計處和大宗物品采購中心等五個處級單位。
(11)計劃統計司。下設制度綜合處、計劃處、統計處和宏觀分析處等四個處。
(12)人事司。下設綜合處、機關人事處、系統人事處、調配處、基層工作處、工資福利處和干部監督處等七個處。
此外,國家稅務總局設有教育中心、機關服務中心、信息中心、注朋稅務師管理中心、稅收科學研究所、中國稅務雜志社、中國**報社、中國**出版社和揚州稅務進修學院等直屬事業單位。
3、省以下稅務機構
根據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需要,中國省以下稅務機構分為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兩個系統。
國家稅務總局對國家稅務局系統實行機構、編制、干部、經費的垂直管理,協同省級人民政府對省級地方稅務局實行雙重領導。
(1)國家稅務局系統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區、地級市(區)、自治州、盟國家稅務局,縣、縣級市(區)、旗國家稅務局,征收分局、稅務所。征收分局、稅務所是縣級稅務局的派出機構,前者一般按照行政區劃、經濟區劃或者行業設置,后者一般按照經濟區劃或者行政區劃設置。
省級國家稅務局是國家稅務總局直屬的正廳(局)級行政機構,是本地區主管國家稅收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貫徹執行國家的有關稅收法律、法規和規章,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局長、副局長均由國家稅務總局任命。局內行政處(室)設置不超過十個,包括辦公室、政策法規處、流轉稅管理處、所得稅管理處、征收管理處、財務管理處、計劃統計處、人事處、教育處和監察室。直屬機構有:稽查局、進出口稅收管理分局(進出口稅收管理處)、涉外稅收管理分局(涉外稅收管理處)。事業機構有:信息中心、機關服務中心等。
(2)地方稅務局系統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地區、地級市(區)、自治州、盟地方稅務局,縣、縣級市(區)、旗地方稅務局,征收分局、稅務所。省以下地方稅務局實行上級稅務機關和同級政府雙重領導,以上級稅務機關垂直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即地區(市、區、州、盟)和縣?(市、區、旗)地方稅務局的機構設置、干部管理、人員編制和經費開支均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稅務局垂直管理。
省級地方稅務局是省級人民政府所屬的主管本地區地方稅收工作的職能部門,一般為正廳(局)級行政機構,實行地方政府和國家稅務總局雙重領導,以地方政府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局內主要行政處(室)有辦公室、政策法規處、流轉稅管理處、所得稅管理處、征收管理處、財務管理處、計劃統計處、人事處、監察室(處)等,直屬機構的稽查局、涉外稅收管理分局?(涉外稅收管理處)等,事業機構有信息中心、機關服務中心等。
國家稅務總局對省級地方稅務局的領導,主要體現在稅收政策、業務的指導和協調,對國家統一的稅收制度、政策的監督,組織經驗交流等方面。省級地方稅務局的局長人選由地方政府征求國家稅務總局意見以后任免。
4、海關總署
海關總署是國務院部級直屬機構,是主管全國海關工作的行政執法機構。該署的主要職責之一是,研究擬定關稅征收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組織實施進出口關稅和其他稅費的征收管理,依法執行反傾銷、反補貼措施。該署的署長和副署長都由國務院任命。
關稅征管司是海關總署內主管關稅征管業務的職能部門,其主要職責是,研究提出關稅和進口環節關稅征收管理規章制度,管理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審定,組織實施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減免,研究提出對特定地區、特殊貿易方式和特殊商品的關稅征收管理規定并組織實施;組織實施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研究提出加工貿易、保稅倉庫、保稅工廠海關監管制度并組織實施,研究提出保稅區監管制度并組織實施。
海關系統實行垂直管理的領導體制。海關總署下設廣東分署,41個直屬海關(其中局級海關30個、副局級海關11個)和300多個隸屬海關(其中副局級海關7個),分別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全系統共有4萬人。根據對外經濟、貿易、科技、文化交流和發展旅游事業需要,海關機構的設置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一般設在對外開放口岸和貨物進出口、人員進出境業務比較集中的地點。
5、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是國務院的議事協調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審定調整關稅稅率、關稅年度暫定稅率、關稅配額稅率、特別關稅稅率和修訂關稅稅則稅目、稅號的方案;批準有關國家適用稅則優惠稅率的方案;審議上報國務院的重大關稅政策和對外關稅談判方案;提出制定和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的方針、政策和原則,并審議其修訂草案。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主任由國務院領導擔任,若干名副主任和委員由財政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等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負責人擔任;委員會辦公室設在財政部,其主任由財政部稅政司負責人擔任。
6、稅收征收管理范圍劃分
(1)國家稅務局系統負責征收和管理的項目有:增值稅(進口環節的由海關代征),消費稅(進口環節的由海關代征),鐵道部門、各銀行總行、各保險總公司集中繳納的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中央企業繳納的所得稅,中央與地方所屬企業、事業單位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地方銀行、非銀行金融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海洋石油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資源稅,2002年1月1日以后注冊的企業、事業單位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對儲蓄存款利息征收的個人所得稅,車輛購置稅,對股票交易征收的印花稅。
(2)地方稅務局系統負責征收和管理的項目有: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不包括上述由國家稅務局系統負責征收管理的部分)、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等。
(3)委托借重。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降低征收成本,避免工作交叉,簡化征收手續,方便納稅人,在某些情況下,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可以相互委托對方代征某些稅。
(4)在大部分地區,契稅、耕地占用稅現由地方財政部門征收和管理;在少數地區,上述各稅由地方稅務局負責征收和管理。
(5)海關系統負責征收和管理的項目主要是:關稅和船舶噸稅。此外,負責代征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持有效客票乘運義務是什么
2021-02-08采礦占地需要征地手續嗎
2020-12-10酒吧要辦什么證件經營
2020-11-17反擔保幾天可以解除
2021-03-18出車禍能要求精神賠償嗎
2020-11-10駕駛證十年到期多久需要再換
2021-03-11往年老人贍養費能追索嗎
2020-11-28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住宿時顧客車輛被盜老板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2法律對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2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基本特征
2020-12-03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
2021-01-25參保單位有什么義務
2020-11-15關于規范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1-01-05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傷者起訴,我和保險公司訴訟費誰來出呢
2021-02-04投保人應該履行什么義務
2020-12-23保險合同的訂立必須要投保人親自簽字蓋章才生效嗎
2020-11-21如何挽救盜搶損失
2021-02-25土地轉讓合同違約的后果是什么呢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