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險不足一年如何維權
首先,要滿足三大條件,才能領取生育保險金:
1、在職人員必須按規定參保繳費,生育時累計繳納生育保險費滿12個月以上,生育的當月和補繳生育保險費的月份不計入。(累計滿12個月即可,沒有連續繳納也行);失業人員必須辦理失業登記,申領流產或計劃生育手術補貼的須當月有生育保險繳費(失業者生孩子可領,流產不能領);
2、在符合國家規定設置婦產科的醫療機構分娩、流產、實施計劃生育手術;(外地醫院也可以報銷哦!)
3、符合國家、省、市計劃生育規定;(也就是說,只要符合基本國策,二胎也能領取。)
4、待遇申領時效:生育的次月15日起,方可受理申領,逾期超過六個月未及時申領者,不再受理。(切記:過期不候!)
生育保險報銷知識
一、生育保險基金以生育津貼形式對單位予以補償。補償標準為:女職工妊娠7個月(含7個月)以上順產分娩或妊娠不足7個月早產的,享受3個月的生育津貼;難產及實施剖宮產手術的,增加半個月的生育津貼;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個嬰兒,增加半個月的生育津貼;妊娠3個月(含3個月)以上、7個月以下流產、引產的,享受1個半月的生育津貼;妊娠3個月以內因病理原因流產的,享受1個月的生育津貼。生育津貼以女職工產前或計劃生育手術前12個月的生育保險月平均繳費工資為計發基數。
二、生育營養補貼與圍產保健補貼,凡符合享受國家規定90天(含90天)以上產假的生育女職工可享受生育營養補貼300元、圍產保健補貼700元。
三、一次性生育補貼,原在單位參加生育保險的女職工失業后,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生育時,可享受一次性生育補貼:流產400元、順產2400元、難產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對參加生育保險的男職工,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險范圍,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生育第一胎時,可享受50%的一次性生育補貼。
四、生育津貼補償到單位,參保女職工產假期間本人基本工資、獎金及福利費由單位照發。
五、計劃生育手術費,包括因計劃生育需要,實施放置(取出)宮內節育器、流產術、引產術、皮埋術、絕育及復通手術所發生的費用,列入生育保險基金結付范圍。
對于生育保險不滿一年報銷的相關問題時應該要為自己維權,可以來律霸網找律師進行咨詢。
生育保險(maternityinsurance)是國家通過立法,在懷孕和分娩的婦女勞動者暫時中斷勞動時,由國家和社會提供醫療服務、生育津貼和產假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國家或社會對生育的職工給予必要的經濟補償和醫療保健的社會保險制度。我國生育保險待遇主要包括兩項。一是生育津貼,二是生育醫療待遇。2016年4月,人社部發布通知2016年5月1日起各地要繼續貫徹落實國務院2015年關于降低生育保險費率的決定和有關政策規定。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工作,待國務院制定出臺相關規定后統一組織實施
辦理流程
(1)用人單位持申報材料到社會勞動保險處業務大廳申報;
(2)工作人員受理申報材料,核準后蓋章返回匯總表、增減表各一份;
(3)用人單位于次月到當地地稅部門辦理繳費;
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用、計劃生育手術費用、國家和本市規定的其他費用;
(1)生育津貼:生育津貼為女職工產假期間的工資,生育津貼低于本人工資標準的,差額部分由企業補足。生育津貼按照女職工本人生育當月的繳費基數除以30再乘以產假天數計算。
(2)參加生育保險累計滿一年的職工,在生育(流產)時仍在參保的,按有關規定享受生育保險待遇。
(3)生育保險待遇生育津貼發放標準,以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規定假期計發。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這方面知識的具體介紹,對于女性是會有一些特殊的福利,但是很多的時候企業進行鉆法律的漏洞,對福利進行偷工減料,那么對于這方面的保險沒有即使繳納是需要進行相關的繳納的,希望大家多多進行維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大一新生體測身亡,學生身亡學校是否有責任
2021-03-05錄音錄像侵權的賠償原則是什么
2020-11-17婚前協議公證費用
2021-02-16房產抵押擔保是否必須公證
2021-01-12倉儲物應該怎樣驗收
2021-02-03雇工經營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11二手房中介買賣糾紛有哪些
2020-12-10勞務分包合同雇主是否可以免責
2021-03-23人壽保險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8保險合同要如何訂立
2021-01-01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明知患病仍承保 保險公司被判賠
2021-03-14出了車禍保險最多賠多少
2021-02-17保險公司可以解散或者倒閉嗎
2021-01-21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計算
2021-02-23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管理
2020-12-25承包的林地可以建房嗎
2020-11-27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及相關法律規定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