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討會旨在對侵權責任法草案(二次審議稿)中有關網絡侵權的規定展開討論,該審議稿第三十四條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明知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有權向網絡服務提供者發出要求刪除、屏蔽侵權內容的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得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失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該條規定是否足以對網絡侵權行為進行有效的規制、是否還需要加以改進,與會人員展開了深入討論。
網絡侵權究竟具有多大的特殊性
網絡侵權行為與一般侵權行為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學者們的觀點主要有兩種。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利明教授認為,與傳統侵權類型相比,現代網絡侵權具有很多特殊性,例如侵權方式特殊,侵權人和受害人數量往往很大,侵權行為一旦作出,負面影響可能波及的范圍難以預測。因此,有必要專門規定。二審稿雖然有這方面的規定,但只有一個條文是不夠的,應在草案中單獨設立一章,涵蓋的范圍要寬泛一些,尤其是要對網絡技術發展的趨勢作出前瞻性規定。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王軍教授認為,雖然網絡侵權與新聞侵權有類似之處,但網絡傳播的范圍更廣、速度更快,保留時間更長,后果可能更為嚴重,立法應當對這種特殊性作出積極的應對;而且在責任的認定上,應當對信息提供者的責任、懲罰性賠償金是否適用等細化規定。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張新寶教授持有不同的看法,雖然網絡侵權在傳播的速度、影響和后果等方面與現實世界的侵權有所不同,但是規范侵權行為的大多數法律規定對于二者都是可以適用的,因此不必對此再形成一套獨立的規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石佳友也認為,在法律適用上,在大多數情況下,通過對傳統法律進行解釋,能夠應對現在的網絡侵權問題,不必專門規定。
網絡隱私權保護到何種限度
在網絡環境下,如何保護隱私權?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應當受到何種程度的限制?
王利明認為,實踐中利用網絡侵犯個人隱私、盜用個人資料的問題非常突出。《刑法修正案(七)》已經規定了國家機關和公共服務機構必須承擔對公民的個人信息予以保密的義務。與之相應,侵權責任法也應當賦予受害人有效的民事救濟手段。由于網絡侵權行為的后果往往具有不可逆轉性,受害人對此應當有權要求損害賠償。在判斷網絡侵犯隱私權時,必須要考慮公眾人物隱私權應受一定限制,這樣才有利于網絡輿論監督的進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尋釁滋事找律師有用嗎
2021-03-24公務員免于刑事責任幾年后能提拔
2021-03-03有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起訴
2021-03-01工程款支付證書是什么,工程款支付證書怎樣寫
2021-02-22申請出國結婚需哪些證明材料
2021-01-02婚姻自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2-23先予執行的適用范圍
2020-12-04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回購房要點有哪些
2020-12-26毛坯房驗房的十三個步驟
2021-02-02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飛機延誤賠償險標準
2021-03-21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保險事故發生后轉讓保險利益有效嗎
2020-12-12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什么是保險法中近因原則
2020-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有什么內容
2020-11-29土地承包合同什么情況下無效
2020-12-11土地出讓繳費流程是什么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