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約是否會受法律保護
婚約不受法律保護。婚約又稱訂婚或定婚,是男女雙方當事人以結婚為目的而達成的協議。訂立婚約不是結婚的法定必經程序,男女雙方確立夫妻關系,完全以他們在婚姻登記機關的登記行為及結婚證書為依據。因此說,婚約不受法律保護。
婚約亦即訂婚,是男女雙方以結婚為目的而作的事先約定。我國《婚姻法》沒有對婚約作出規定。但是法律不規定婚約,不等于當事人之間不可以訂立婚約,只是這種婚約對雙方沒有法律約束力,一方要求解除的,可通知對方,無需征得對方同意,也不必履行任何法律手續。
因一方當事人解除婚約而產生的財產糾紛,應依據交付財產時的動機、目的及財產的價值,區別情況,妥善處理。對于婚約期間男女為增進感情無條件主動贈送給對方的價值不高的衣物等,可視為贈與,受贈人無返還義務。但對于為達到結婚目的而有條件地贈送的價值較高的財產,贈送方要求返還的,宜酌情返還。屬于男女雙方定情的信物,一方要求返還的,也以返還為妥。
二、婚約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1、婚約的處理原則
(1)訂婚不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條件和手續
法律不提倡訂婚但是也不禁止訂婚,是否訂婚由當事人自愿決定。但是,任何人不得強迫當事人訂婚。
(2)婚約沒有法律效力
只有雙方完全自愿才能履行;雙方同意解除婚約的,可以自行解除;一方要求解除婚約,并不必須征得對方同意。
(3)因為婚約引起的財產糾紛,訴到法院一般會受理
法院的考慮是解決財產問題,而不是特別指向婚約。
2、注意區分婚前給付財產
情侶雙方互贈禮物是常見的事。一旦雙方分手,贈送的禮物是否歸還,首先要準確確定贈與財產的性質。如果是屬于彩禮,是基于風俗習慣定親所用,則應當予以歸還;如果屬于價值較大的物品,如房屋、高檔耐用品(攝像機,彩電)等,屬于與結婚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則是附條件的贈與,也應當返還。
如果財產出現正常的損壞或折舊,一般不考慮支付賠償。至于情侶之間平時正常外出消費或購買衣物、食品等支出,不宜再處理。因此,區分婚前給付財產的不同情況,引導雙方區別對待,就可以有效縮小雙方的矛盾和心里差距,逐步達成一個合理的調解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商行政處罰步驟有哪些
2021-02-22民間借貸可以申請仲裁嗎
2021-02-15交通肇事糾紛中,律師費可由保險方承擔嗎
2020-11-15值得參考的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1-09無撫養關系的子女對繼母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01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贈與合同怎么行使撤銷權
2021-01-12學生死在學校,學校有沒有責任
2020-11-10必須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20小型股份公司章程是怎樣的
2020-12-18單位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幾種情形
2021-01-30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無錫地區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0-12-26商務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是否屬于稅前扣除的范圍
2020-11-23理財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03上了老賴黑名單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01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廠房失火無保險怎么辦
2021-02-02保險銷售行為現場應當同步錄音錄像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