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有權簽署征地協議嗎
征地要確保農民知情并表達自己的意愿
根據有關規定,征地過程中,要確保農民知情并通過有效渠道表達自己的意愿。征地涉及征地報批前期工作和批后實施工作。在征地報批前期工作中,要求當地履行告知、確認、聽證程序,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就征收土地方案聽取被征地村組和農戶的意見,確認方案有關內容。征地告知要落實到村組和農戶,結合村務信息公開,采取廣播、在村務公開欄和其他明顯位置公告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徑告知征收土地方案,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征收土地方案依法批準后,市縣國土資源部門具體組織公告、登記等征地批后實施工作。
被征地農民有異議時要聽證
當被征地農民提出異議時,要組織聽證。依據現行土地管理制度,征地不僅要征求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意見,更要征求被征地農民意見。群眾有異議、申請聽證的,市縣國土資源部門要組織聽證。對于農民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須妥善予以解決;對于不合理要求,要認真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和群眾思想疏導工作,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不得強行征地。
2004年國土資源部下發的《國土資源聽證規定》(國土資源部第22號令),對征地中涉及的聽證有關問題作出了規定。
征地有嚴格監管
征地實踐中如何加強征地管理中的監管?首先是前期審查,用地報批中嚴格把關。對征地的程序、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層層把關,嚴格審查。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不予用地審查報批。其次是后期監管,健全征地批后實施反饋制度。用地批準后,要求市縣國土資源部門將征地批后實施完成情況,包括實施征地范圍和規模、履行征地批后程序、征地補償費用到位、被征地農民安置及社會保障落實等情況,通過在線報送系統及時報送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和國土資源部,以及時掌握征地批后實施情況,加強監管,確保按批準要求實施征地。
征地要做到“五要”
征地工作中要做到“五要”:要讓農民知情,要讓農民參與,要讓農民住有所居,要讓農民監督,要讓農民滿意。
征地要補償
全面實行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制定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是完善征地補償機制、實現同地同價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征地補償標準、維護農民權益的必然要求,各類建設征收農村集體土地都必須嚴格執行。對于新上建設項目,在用地預審時就要嚴格把關,確保項目按照公布實施的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核算征地補償費用,足額列入概算。建設用地位于同一年產值或區片綜合地價區域的,征地補償水平應基本保持一致,做到征地補償同地同價。
我省有征地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當地人均收入增長幅度等情況,每2至3年對征地補償標準進行調整,逐步提高征地補償水平。
為防止拖欠征地補償款,確保補償費用及時足額到位,建立征地補償款預存制度。在市縣組織用地報批時,根據征地規模與補償標準,測算征地補償費用,由申請用地單位提前繳納預存征地補償款;對于城市建設用地和以出讓方式供地的單獨選址建設項目用地,由當地政府預存征地補償款。用地經依法批準后,根據批準情況對預存的征地補償款及時核算,多退少補。
征地批后實施時,市縣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確定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及時足額支付補償安置費用;應支付給被征地農民的,要直接支付給農民個人,防止和及時糾正截留、挪用征地補償安置費的問題。
根據情況多元安置
優先進行農業安置。各地應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有效的征地安置方式。在一些通過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預留機動地較多的農村地區,征地時應優先采取農業安置方式,將新增耕地或機動地安排給被征地農民,使其擁有一定面積的耕作土地,維持基本的生產條件和收入來源。
規范留地安置。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實施征地,可結合本地實際采取留地安置方式。留用地應安排在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并征為國有;涉及農用地轉用的,要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防止因留地安置擴大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留用地開發要符合城市建設規劃和有關規定要求。
被征地農民要能夠享受到社會保障。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是解決被征地農民長遠生計的有效途徑。當前,解決被征地農民社保問題的關鍵在于落實社保資金,本著“誰用地、誰承擔”的原則,鼓勵各地結合征地補償安置積極拓展社保資金渠道。各地在用地審查報批中,要對被征地農民社保資金落實情況嚴格把關,切實推進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的落實。
實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地區,要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與新農保制度的銜接工作。被征地農民納入新農保的,還應落實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不得以新農保代替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房屋拆遷要補償安置征地中拆遷農民住房應給予合理補償,并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安置方式,妥善解決好被拆遷農戶居住問題。
在城市遠郊和農村地區,主要采取遷建安置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拆遷補償既要考慮被拆遷的房屋,還要考慮被征收的宅基地。房屋拆遷按建筑重置成本補償,宅基地征收按當地規定的征地標準補償。
在城鄉接合部和城中村,原則上不再單獨安排宅基地建房,主要采取貨幣或實物補償的方式,由被拆遷農戶自行選購房屋或政府提供的安置房。被拆遷農戶所得的拆遷補償以及政府補貼等補償總和,應能保障其選購合理居住水平的房屋。
納入拆并范圍的村莊,遷建安置應向規劃的居民點集中。有條件的地方應結合新農村或中心村建設,統籌安排被拆遷農戶的安置住房。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一般來說這個村委會是可以和對方簽訂征地協議的,但是要滿足相應的條件才行,在簽訂這個協議的時候,需要征求全體的村民的意見,如果都堅決反對的話,村委會不得簽訂征地合同,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美容院做整容手術失敗是否屬于醫療事故
2021-02-27民間借貸超過了訴訟時效怎么辦
2020-11-30人身權屬于侵權責任范圍嗎
2020-12-07干股可以收回嗎
2020-12-26定金和訂金區別,哪個可以退
2021-01-28交通事故復核有什么后果
2021-01-31支票掛失流程
2021-02-22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公證的法律效力怎么樣
2020-11-25醫療糾紛訴訟的案由包含哪些
2021-01-01土地糾紛有人做偽證可以報警嗎
2020-12-01從業人員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多久申請
2020-12-29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已過仲裁時效是否應當受理
2021-02-27人壽保險無效的情形有哪些,人壽保險索賠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02020農業保險一畝地交多少錢
2021-01-30人身保險合同領取的保險金是否應當從賠償金中扣除
2020-11-10增強保險監管手段
2020-12-16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主體可以有哪些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