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名譽權侵權被告應如何界定?
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對網絡服務提供者責任的確定,對于處理網絡名譽侵權糾紛有借鑒意義。該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即網站具備下面條件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1、明確標示該信息存儲空間是為服務對象所提供,并公開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名稱、聯系人、網絡地址;
2、未改變服務對象所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
3、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的理由應當知道服務對象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侵權;
4、未從服務對象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中直接獲得經濟利益;
5、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后,根據本條例規定刪除權利人認為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
根據互聯網的技術特點和已有的訴訟判例,在查找或者確定侵權主體時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通過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查詢侵權行為人的上網記錄信息,確定侵權人的身份。用戶在網絡里的任何活動,都會留下“蹤跡”,作為網絡服務提供商,其有能力也有必要對這些“蹤跡”進行保存。由于這些記錄信息的內容涉及個人隱私或公共安全,所以,法律規定應由有關司法機關調取。《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十三條規定,行政管理部門為了查處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可以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涉嫌侵權的服務對象的姓名(名稱)、聯系方式、網絡地址等資料。在網絡名譽侵權訴訟中,原告因無法取得被告侵權的網上數據信息,故其可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七條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向網絡服務提供商進行調查。通過法院調取的IP地址、注冊ID、上網時間等記錄的分析,可確定或基本框定侵權行為人的身份。
2、通過互聯網上網服務經營者調查上網用戶的身份登記資料,確定侵權行為人。如果侵權行為人不通過固定的電腦,而是在提供上網服務的經營場所實施侵權行為,則人民法院也可向這些經營場所調取行為人的上網記錄。通過對用戶上網時間與侵權時間、上機號和侵權IP地址的比對,可辨別侵權行為人的真實身份。
3.在查證侵權行為人的身份時,還應考慮糾紛的起因,知情人的反映,以及從網上“口水戰”到現實糾葛的轉化等各種情節,結合技術參數,通過綜合分析的方式作出甄別。
4、被侵權人在通知網站經營商將侵權內容刪除后,網站并未按通知要求刪除的,可以將侵權行為人和經營網站一并列為被告,并要求共同賠償,經過法庭審理,會最終確定該由誰來承擔侵權責任。
網絡名譽權侵權的時候如遇到了一些難題,可以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土地抵押貸款無法償還怎么辦
2021-03-13實習期沒有結束如何簽正式合同
2021-01-28找律師寫合同多少錢
2021-01-24交通事故律師收費標準,律師費誰出
2021-01-08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
2021-03-08違約金是否包含定金
2021-02-15經濟犯判五年能假釋嗎
2021-01-16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如何舉證,離婚能否得到賠償
2021-03-18如何對債權進行分類
2020-12-07管轄異議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10工傷有工資嗎,工傷工資怎么規定的
2020-11-2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勞動合同變更期限是不是可以續簽
2021-01-07停工留薪滿后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2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可以到哪些組織申請調解
2020-12-04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單位強制換崗怎么辦
2020-11-26如何選擇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
2020-12-22在人身保險中應該規定哪些內容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