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網絡傳播權的相關解釋
信息網絡傳播權”是我國《著作權法》于2001年修訂賦予著作權人、表演者和錄音錄像制品制作者的一項新的“專有權利”。
它原本是為了適應網絡環境下著作權保護的需要而產生的,但網絡技術的復雜性卻又使它在現實中的適用遠較傳統“專有權利”困難。
在過去的兩年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與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正東、華-納和**唱片公司對chinamp3.com網站提起的三起訴訟作出的結果相同,但理由迥然相異的判決,最高人民法院對“**唱片公司訴濟寧之窗信息公司案”所作出的《批復》、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音樂公司訴百度案”所作的一審判決以及正在審理之中的“**音樂公司訴飛行網案”均在司法界和學界引起了巨大爭議。這說明對什么是“通過網絡公開傳播作品的行為”(以下簡稱“網絡傳播行為”)、何種行為構成對“信息網絡傳播權”的直接侵權或間接侵權以及如何認定相關行為人“主觀過錯”等一系列問題尚缺乏統一認識,這自然會妨礙在網絡環境中充分地保護著作權并維系權利平衡。
為此,本文試剖析“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權利內容并對“網絡傳播行為”加以界定,在此基礎上提出認定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行為,特別是間接侵權的標準,為法院對此項權利的正確適用提供參考。
二、界定“網絡傳播行為”是認定相關侵權行為的前提
著作權法規定“專有權利”的意義和目的在于控制特定行為。如果某種特定行為落入了某種“專有權利”的控制范圍,則他人在沒有法律特殊規定(如“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的情況下,擅自實施這種特定行為就會構成對此種“專有權利”的直接侵權。[1]例如,“表演權”控制公開表演或公開播放被錄制的表演的行為,除了“免費表演”等有法律特殊規定的“公開表演”行為之外,對作品進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公開表演”即構成直接侵犯“表演權”的行為。與此相適應,各國著作權法定義“專有權利”的方法,就是對受“專有權利”控制的行為加以界定。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英美法系國家的《版權法》首先在“定義”條款中對各種特定行為加以界定,然后再在“專有權利”條款中從正面規定版權人享有實施某種特定行為的“專有權利”,或從反面規定何種特定行為受到“專有權利”的控制。[
其他沒有在著作權法中單獨設立“定義”條款的國家,則都在規定各“專有權利”時明確地劃定受控制的特定行為,如許多大陸法系國家以及我國的《著作權法》就是如此。
無論采用何種方法規定“專有權利”,對受該權利控制行為的界定都是法院正確適用該權利的關鍵。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法院對于一種行為是否構成“直接侵權”的判斷。如果一種行為根本不在某種“專有權利”的控制范圍之內,則他人實施這一行為不可能對其構成“直接侵權”。此時只能考察行為人是否在具有“主觀過錯”的狀態下幫助或引誘他人實施了“直接侵權”,從而構成“間接侵權”。反之,如一種行為本身受到某種“專有權利”的控制,則他人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未經許可地實施這一行為當然構成“直接侵權”,此時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過錯”與認定“直接侵權”無關,只影響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3]
因此,要正確地認定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必須首先明確什么是受“信息網絡傳播權”控制的“網絡傳播行為”。沒有對這一行為的清楚界定,對相關侵權行為的認定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目前我國司法界和學術界之所以會對一系列涉及“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訴訟產生巨大爭議,根本原因就在于對“網絡傳播行為”的認識尚有模糊之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直系親屬贍養協議范文
2021-03-22如何注冊專利
2021-03-09保證合同變更反擔保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1-26破產和解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1出租人私自賣房構成侵權嗎
2021-01-30商業銀行對并購客戶提供哪些支持
2021-02-02員工離職老板能不能扣工資
2020-12-16簽訂勞動合同試用期過了沒漲工資怎么辦
2020-12-10保安合同終止要留存多久
2020-12-28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節假日加班是否可以調休不支付三倍工資
2021-02-28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無照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應理賠
2021-03-18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2021-01-11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法律對交強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6事故理賠有“竅門”
2020-11-19費差益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