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多侵犯名譽的行為為口頭方式,證據保全較難,以往司法實踐中,較少遇到侵犯名譽權案件。法院立案的名譽權案件比較多的是媒體侵權。
而由于網絡的特征,網絡侵犯名譽權的行為一般都能對證據進行保全,因此網絡名譽權侵權案件逐年增多。
先來看看,現行立法中,對網絡名譽權進行規制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法律規定。
以下為有關名譽權的相關法律規定,相信兄弟們肯定眼花繚亂,雙眼發澀,但是沒有辦法,這些規定是涉及名譽權糾紛的必備知識,能使諸位可能獲得利益或逃避法律追究的法寶,還請仔細閱讀。
由于目前中國的法律規定中還沒有關于網絡名譽權的具體規定,所以法院對網絡名譽權的法律適用是依據已有的普通名譽權法律規定、司法解釋以及相關的涉及網絡名譽權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主要有以下規定:
1987年《民法通則》第101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實行)》第140條的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對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承擔形式規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20條和第134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的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鍺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對于侵權人不執行生效判決,不為對方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規定,侵權人拒不執行生效判決,不為對方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公告、登報等方式,將判決的主要內容和有關情況公布于眾,費用由被執行人負擔,并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第六項的規定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無效是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2021-03-12監察委地域管轄怎么確定的
2021-01-10父母離婚后,子女是否有權因學費增加要求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增加撫養費
2021-03-23訂婚了女方想退婚了怎么辦
2021-03-18子女領取老人高齡津貼是否合法
2020-12-27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
2020-11-22外嫁女戶口遷出還有宅基地繼承權嗎
2020-12-21行政訴訟不配合法院執行財產會不會坐牢
2021-03-21小學生課間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06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民間借貸房屋抵押必須辦理抵押擔保手續嗎
2021-02-15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保障性住房在沒辦房本前可以抵押嗎
2020-11-13小產權房改名有效嗎
2021-02-25勞動糾紛調解以后能否再起訴
2021-01-06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交通傷殘鑒定機構是否由保險公司指定
2021-02-19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5互聯網保險渠道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