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損害賠償的界定,主要體現在醫學方面和心理學兩方面。從而知道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
2精神損害賠償的性質在法律上是財產賠償責任。除此依據外還有兩方面的內容
3.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是侵害的權利,損害的利益、民法的發展歷史這三方面來看
4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范圍即是理論問題有是司法審判實踐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將司法實踐問題加以明確規定
5精神損害賠償標準各國各不相同,我國的精神損害賠償沒規定賠償最高限額和最地限額,是由法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綜合而定的標準
6精神損害賠償的改進措施是應加大精神損害賠償的力度,加大賠償數額和擴大精神損害的請求范圍。
總之,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將其法律化,制度化是這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隨著社會的餓發展和公民法律意識的日益增強,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權利的價值,重視精神創傷和精神痛苦對人格利益的損害。當前,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件急劇增多,人民法院請求范圍也越來越廣泛。本文就民事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做一些探討。
1精神損害賠償的界定及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
精神損害是指對民事主體精神活動的損害,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來看,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對象僅為自然人,因而精神損害這一概念目前應界定為侵權行為侵害自然人的人身全,造成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動和自然人維護其精神利益的活動的破壞,最終導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喪失或減損。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從醫學上講,造成自然人人體的生理損害。當侵權行為侵害自然人的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時給權利主體以生理上的損害、使其在精神上產生痛苦,受害人會出現異常的精神狀況,如失眠、消沉、冷漠、易怒、狂躁、遲鈍等,嚴重的會出現精神病學上的臨床癥狀。2從心理學上講,造成自然人的心理損害,當侵權行為侵害自然人的人身權利時,侵害了人的情緒、感情、思維意識等活動,導致產生上述精神活動的障礙。使人產生憤怒、恐懼、焦慮、絕望等不良情感,造成精神痛苦。從法律角度講、并不是對所有的精神損害都要進行法律救濟,而只是對特定條件下達到一定程度的精神損害予以救濟。因此“精神損害”是一個有特定法律意義的概念。精神損害賠償是指受害人因其侵權行為侵害了他人的精神利益而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2精神損害賠償的性質
《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全、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由此可以說,精神損害賠償,從法律性質上講屬于財產賠償責任,確定精神損害賠償的財產責任性質、除了法律上的依據外,上有兩方面的理論依據;其一,精神損害賠償主要是以財產為對損害的救濟手段。雖然《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的賠禮道歉、恢復名譽、停止侵害、消除影響等都屬于救濟精神損害的方式,但最根本也是最有力救濟受害人的手段應當是得到金錢上的賠償。其二,精神損害賠償的基本功能是填補損害。理論上對于精神損害賠償的功能雖然還存在不同的認識,但對其填補損害的功能基本上達成共識。精神損害是無形的損害,雖然絕大多數這類損害無法用勁前的標準加以衡量,但在各種救濟手段中,只有金錢賠償才最能彌補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損失。
3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
從侵害的權利來看,《民法通則》僅規定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普遍認為這個范圍顯然太窄。就我國司法實踐看,以司法解釋的方法將生命權,貞操權等納入到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內,是目前較好的解決辦法。如果在將來制定的民法典中確認“一般人格權”的概念,并規定對一般人格權的侵害將導致精神損害賠償,同時,將損害賠償引入身份權受損害的場合,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所救濟的權利就比較周全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餐廳需要辦理哪些證件
2021-02-08管轄權異議需要聽證嗎
2021-02-07股東代表訴訟的條件
2021-03-03車輛交通事故如何處理
2021-03-14聯營企業適用破產法嗎
2021-01-25銀行匯票的基本當事人有哪些
2020-11-09如何證明欠條是威脅的
2020-12-19農村非婚生子罰款多少錢
2020-12-04合同之債的客體
2021-01-22反家暴法規定:哪些行為算家暴
2020-12-10顧客在超市摔倒的責任誰負
2020-12-28商品房外墻面的所有權到底歸誰所有
2020-12-17開發商延期交房違約金如何計算
2020-11-19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企業財產保險保費率是多少
2020-12-23保險代理人失職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擔
2020-12-16保險受益權的前沿案例問題研究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