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損害賠償,從兩個方面看,最為準確。一方面,從受害人的方面看,是對人格權和人格利益受到損害的救濟和補償。從加害人方面看,是對加害人士實施侵權行為的侵害他人人格權所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②。那么從加害人方面看,因為違約能否造成他人人格權和人格利益受到損害呢?答案是肯定的,同時因違約造成的精神損害并不是偶然的現象或發生概率極低的情形,請看以下幾個案例:
案例一:艾*民訴**殯儀館丟失寄存的骨灰損害賠償糾紛案③
1987年1月16日原告艾*民之兄因病去世,遺體在**殯儀館火化。火化后,死者親屬花90元購買一骨灰盒,將死者骨灰存放于**殯儀館寄存處,寄存期限為5年,寄存費10元,且領取了骨灰寄存證。此后,每年死者忌日之時親屬皆去祭奠之。然1989年當死者忌日親屬前去祭奠時,被告知骨灰丟失,殯儀館表示盡力尋找。后經多方尋找均無下落。至1992年1月,死者骨灰寄存期限屆滿,親屬要求殯儀館歸還骨灰未果,死者之弟遂訴諸法院。原告認為,**殯儀館丟失其兄骨灰,致使寄存期限屆滿而不能歸還骨灰,造成死者親屬極大之精神痛苦,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殯儀館賠償死者親屬精神損害費1000元,并修墓一座下葬死者生前遺物。
此案是調解結案。但是承辦法官有一段論述卻可以使我們明了他對此案的看法,“從當事人之間直接法律關系上看,骨灰丟失表現為違反合同的行為,但因骨灰的特殊作用,骨灰丟失又造成了死者親屬精神損害,致合同違約行為轉換為精神損害賠償。所以,在本案中,除了有合同上的賠償(骨灰盒)問題外,骨灰的賠償就轉換為精神損害賠償,為侵權之債”。這是承辦該案的法官對該案的評述,這段話十分令人費解,合同違約行為是如何轉換為精神損害賠償的,骨灰的賠償又是如何轉換為精神損害賠償的,作者沒有能夠予以透徹的分析,可能是法官認為在這個案件中存在著違約與侵權的競合。但具體是侵犯了當事人的哪一項權利?卻沒有說明,事實上也無法說明。承辦法官只明確了一點,骨灰的丟失使當事人受到了精神損害。
案例二:蘇*順訴**中北通商貿有限公司婚慶服務糾紛案。④
2000年9月,蘇*順與**中北通商貿有限公司簽訂婚慶服務協議書,約定**中北通商貿有限公司為蘇*順提供婚禮攝像服務,并制成光盤,服務費700元。婚禮后**中北通商貿有限公司告知蘇*順錄像帶只有6分鐘圖像,未能完整攝錄結婚典禮的全過程。蘇*順認為此事給其精神上造成很大傷害,遂于2001年3月起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要求**中北通商貿有限公司退還服務費,賠償精神損失費5萬元。**中北通商貿有限公司只同意雙倍賠償蘇*順服務費,不同意精神撫慰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適用保護女方需要注意什么
2020-11-29婚前債務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0-12-01結婚有哪些正常收費
2021-03-08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夫妻離婚孩子是否應支付贍養費
2021-03-24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什么情況下交警應該回避
2020-12-31合同保全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2021-01-28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一個員工是否可以跟兩個公司簽勞動合同
2021-01-05勞務工和合同工退休有什么區別
2021-01-26員工產假期間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違法嗎
2020-11-15五一哪天算三倍工資
2021-02-18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保險法》施行前保險合同發生糾紛適用當時法律規定
2020-11-26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2車輛沒買強制險會受處罰嗎
2020-11-20人身保險受益人為配偶,離婚后受益人怎么認定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