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基礎配偶權
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逐年攀升。據有關部門統計,在離婚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起因于家庭暴力、婚外情、通奸、姘居、重婚等,在這些案件中的受害人往往在身心和財產方面遭受了嚴重的損害,特別是精神上的損害有時比財產上的損害產生更為嚴重的危害結果。我國1980年《婚姻法》(以下稱舊婚姻法)對這些情況沒有提供明確、有效的救濟途徑,侵權人也得不到應有的懲戒,2001年4月28日頒布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稱《婚姻法》),規定了離婚過錯方的損害賠償制度。2001年3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把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擴及到物質性人格權、一般人格權、人格利益、特定的身份權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這些法律和司法解釋的出臺,為受害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目前,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已經引起了國內許多學者的爭論,很多以如何完善我國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為出發點。在現時法律框架下,如何使受害人選擇最佳途徑得到補償,以凸顯司法的人文關懷,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本文擬通過對請求權基礎方法的闡述,就有關離婚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基礎的界定、請求權競合情況下請求權基礎的選擇等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對法官在離婚民事訴訟中準確地尋找和審查離婚精神損害的請求權基礎,使原告方的請求權達到最大程度的滿足有所裨益。
一、請求權基礎概念界定
界定請求權基礎的概念,需要對請求權有所認識。請求權概念最早由德國學者**夏特(Windscheed)在19世紀解釋羅馬法時提出,他從訴權里面發展出請求權的概念。請求權一般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并作為一種權利救濟手段而與其賴以存在的基礎性權利區分開來。我國學者認為請求權是派生性權力,其產生方式為作為基礎性權力的效力而產生和作為基礎性權力的救濟權而產生。[1]實體法上的請求權需要經過程序法上的請求權來行使,程序法上的請求權實質上是請求公力救濟的權利,因而在大陸法的民事權利體系中,請求權處于樞紐地位,是把實體權利和訴訟法聯系在一起的紐帶。有了請求權這一個連接點,所有的實體權利可以轉化為一種請求權,任何實體權利要進行訴訟上救濟的話,最后都變為請求權,當基礎性的實體權利受到侵害時,權利人就享有請求權來救濟。請求權由基礎權力發生,凡請求權必依一定基礎性實體權利而存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的合法嗎
2021-03-23合同是否能設定擔保和收取抵押金
2021-03-04辦理反擔保抵押措施有什么條件
2021-03-11公司破產了對法人有什么影響嗎
2020-12-06政府集資房是什么房
2021-02-02公司裁員答應賠償不給怎么辦
2021-03-21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2021-02-27辭職在下個月發工資合法嗎
2021-01-24低保待遇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沒有法條)
2020-11-22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什么是單位集資房
2021-02-17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企業能辭退哪些員工
2020-12-21保險事故發生后如何才能盡快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2-26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買車險小心免賠保險條款
2020-12-02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1-02-18個人土地承包合同書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