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產生基礎
在古代法律中,并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但是古代法關于人格權保護的種種法律措施,卻是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產生的基礎。
在古代成文法的早期,經常可以看到對侮辱、詈罵他人者予以刑事制裁的規定,有的刑罰制裁還相當嚴厲。在那個時期,當然還沒有人格權這樣的法律概念,但這些刑罰制度卻體現了對民事主體人格權的保護。羅馬法早期的《十二銅表法》在第八表“私犯”中的第l條就明文規定:“以文字誹謗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詞的,處死刑。”同時,還規定了對其他人格權侵害的復仇制度和賠償制度。在中國古代法律中,對于流內毆議貴者、毆詈內外親戚、毆詈父母祖父母、毆詈舅姑、毆詈殺傷夫、奴婢詈舊主等等侵害人格權的行為,均規定予以刑罰制裁。這些制度,都屬于刑法的范疇,還不能認為它們就是精神損害賠償的萌芽,而只能認其為這一制度的前身。但是,這種刑罰制裁的規定,卻對精神損害賠償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萌芽
至羅馬法發展的第四個時期,即法典編纂時期,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開始萌芽。這就是對生命健康權的法律保護從injuria中分離出來。
injuria這一概念的本義是指在生理上或精神上(即對名譽)對人造成的侵害的行為。意大利法學家認為,“由《十二表法》規定的殘酷刑罰(其中包括同態復仇)使得裁判官引入了‘侵辱估價之訴’,通過它,刑罰變成了財產刑,并授權審判員根據正直的標準逐案地確定幅度或罰金額。”
我國學者認為,所謂侵辱或者稱為凌辱(即injuria)的涵義很廣,不僅是對個人的自由、名譽、身份和人格等加以侮辱就構成,舉凡傷害、凌辱個人的精神和身體的行為,都包括在內。
羅馬法的這個時期,裁判官允許被害人提起“損害之訴”,自定賠償數額。到帝政時代,損害賠償的請求額,完全由裁判官視損害的性質、受害的部位、加害的情節及被害人的身份等斟酌定之。
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法學階梯》規定:“侵害行為的構成,不僅可由于用拳頭或棍棒毆打,而且由于當眾誣蔑,如誣賴他人是債務人而占有他人的財產,而行為人明知他人對他不負任何債務;或寫作、出版誹謗性的詩歌、書籍,進行侮辱,或惡意策動其事;或尾隨良家婦女、少年或少女,或著手破壞他人的貞操。總之,很顯然,侵害行為有各種不同的方式。”“關于一切侵害,被害人可提出刑事訴訟,也可以提起民事訴訟。在民事訴訟中,應根據以上所述估計一個數額,對行為人處以罰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獲取交通事故證據
2020-12-17股權、股權轉讓的概念、法律特征及形式
2020-12-22律師函范文
2020-12-02互聯網金融涉及哪些法律問題
2021-02-10交通事故對方全責多久內有效
2021-03-25最高法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規定
2021-02-16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期間是多久
2021-01-09夫妻離婚孩子是否應支付贍養費
2021-03-24交通事故民事官司如何打
2020-11-28煤礦工意外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19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買集資房需要看對方什么手續
2020-12-24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公司倒閉簽約新公司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30保險公司中需要罰款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12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上了全險 為什么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20公司不交保險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2021-03-25人身保險的特點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