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對人格權的限制有哪些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則》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侵害人格權的民事責任】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1.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對公民或法人的人格權作一定的限制。根據《民法通則》第100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上海科技報社和陳貫一與朱虹侵害肖像權上訴案的函》,對社會有益的,而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使用其肖像的,如果該行為并未造成嚴重不良后果,則不構成侵害肖像權。當然,并不是說,任何情況下為了社會公益都可以犧牲個人利益,限制人格權必須有法律的明文規定(包括司法解釋)。
2.為維護他利益,而對公民或法人的人格權作一定的限制。在各項人格權之間以及人格權與其他權利之間經常會發生沖突、法律為協調各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利益,需對各方權利加以限制,以保證他人能夠正常的享有和行使人格權。如私生子有私人信息知情權,他有權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而其父母又有私人信息保密的隱私權。這時就要對雙方的權利加以協調,即滿足私生子的私人信息知情權,又要求其維護其父母的隱私權,不為其加以外宣。雙方的權利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3、某些人格權,權利人通常只是保有和積極維護,權利不得處分,積極行使受到較多限制。如生命權、健康權,權利人不得以行使生命權為借口主動進行如售讓生命(以命償債)、自殺或授權他人殺害自己(安樂死)、代為承受死刑(替死)等行為,而只是享有在權利受侵害或侵害之虞時(如他人或他物威脅到權利人身安全)被動地采取緊急避險、正當防衛等自助行為以及請求司法保護以維護其生命安全的權利,以及在因病危、饑餓等情況致使生存和溫飽成問題時請求和接受醫治、向社會、政府求助以延續其生命的權利等;權利人不得以行使健康權為借口主動授權他人破壞自己的身體機能以損害健康、不得以自己對他人的健康損害賠償請求權抵銷其自身所欠債務等。
4、格權的行使不得超過限度,例如姓名權、身體權、自主決定權(婚姻自主權、性自主權等)。自然人有權自主決定、專有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更改姓名須滿足法定條件、經過法定程序,并且更改后的姓名需符合法律規范和公序良俗,法律不允許自然人隨意更改姓名。
5、民事主體享有人格權,即享有對作為其客體的人格利益的支配權,有權對自己某些人格標識如姓名(名稱)、肖像、隱私、信用和名譽等進行商業化利用,以獲取經濟上和精神上的利益,但也不得超出合理的限度。
侵害人格權的法律規定
(一)《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侵害人格權的民事責任】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為在審理民事侵權案件中正確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經驗,對有關問題作如下解釋:
第一條?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條?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監護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條?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
(三)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
第四條?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五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條?當事人在侵權訴訟中沒有提出賠償精神損害的訴訟請求,訴訟終結后又基于同一侵權事實另行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七條?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
第八條?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九條?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
(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第十條?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第十一條?受害人對損害事實和損害后果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其過錯程度減輕或者免除侵權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第十二條?在本解釋公布施行之前已經生效施行的司法解釋,其內容有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
綜上可知,侵犯他人的人格權并且嚴重的會承擔刑事拘留,同時發現有人侵犯自己的人格權,我們要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并且取得精神上的補償。小編提醒大家不要隨便侵犯他人的隱私。如果還有其他想了解相關問題,您可以進入律霸網,咨詢我們的在線律師?,將為您解答所疑惑的問題,我們將會用專業的知識竭誠解答您的問題,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不給繳納社保,勞動仲裁后怎么補償
2021-02-26勞動者申請司法援助的條件
2021-01-05多家企業出資成立新公司如何設立股東會
2021-01-13保證書里面的提到賠償費用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0登記地和核發地有什么區別
2021-03-01交通事故類網友問答
2021-02-20保釋出來了還用坐牢嗎
2020-12-31女子分手后生下孩子,男方否應當承擔撫養費
2021-02-24舉行婚禮沒有結婚手續怎么辦
2021-02-03買房購房合同霸王條款有哪些情況可以維權
2020-11-20護士實習期間犯了錯誤誰來承擔
2021-03-15人壽保險離婚能不能分割
2021-03-25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什么樣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2020-12-23本案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再否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0-11-13離婚給孩子交的保險能分割嗎
2021-03-25保險公司有哪些盈利方式
2021-02-05保險免責條款應該怎么樣才算有效
2020-11-22住房責任保險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