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責任原則的法律含義是什么
公平責任原則指當事人對造成的損害都沒有過錯,又不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要求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而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損害得不到補償,在顯失公平的情況下,由審判機關根據實際情況,依公平合理原則,判由雙方公平分擔損失。
第二十四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六條?【歸責原則】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條件
(一)受害人無法得到賠償,損失巨大需要填補
只有在窮盡其他歸責原則受害人仍無法得到任何賠償的情況下,才能適用公平責任原則。這是公平責任適用的前提條件。公平責任原則建立上損害由受害人自我負擔、加害人負擔為例外的理念之上。關注重點在于受害人損失的分擔。同時,對受害人損失巨大需要救濟的理解,不應僅僅著眼于損失的絕對額度,而應將損失額與受害人自身經濟狀況的對比適當體現出來。
(二)行為人、受害人對損害結果均無過錯
行為人對損害發生應無過錯。無過錯包括構成要件中行為要件的缺失、違法性阻卻事由的具備、因果關系的不具備、過錯責任原則下不具有過錯等。如果行為人有任何可歸責的情形,就喪失了適用公平責任的條件。無論在一般侵權行為中,還是在特殊侵權行為中,只要侵權責任不成立,就意味著行為人對于損害的發生沒有過錯,從而可能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受害人對損害發生應無過錯。因自己過錯造成嚴重損害后果,不獨立自我承受損失,而尋求轉嫁給他人承擔的做法,是不合理與非正義的。對受害人沒有過錯應做廣義理解。即損害非因受害人自身因素導致,行為人的違法性阻卻事由、免責事由等與受害人無關。
(三)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有因果關系
受害人損失嚴重只說明了分擔的必要性,卻尚不足以說明讓行為人而不是其他人分擔的原因。行為人分擔損失的緣由在于,的確是由他造成了受害人損失。無論哪種情況,行為人與受害人損失之間始終存在著事實上的因果關系。因果關系的存在,構成了由行為人分擔損失的正當性基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因果關系沒有侵權責任構成要件中因果關系證明那樣嚴格,具有“條件性”即可,不必要求“相當性”。
(四)公平責任只適用于造成財產損失案件
公平責任原則中的財產損失既可以是因財產受到侵害而產生,也可以因人身權益受侵害而產生。這種損失只能是直接損失,間接損失、可得利益等皆不能獲得分擔。這由公平責任類似于社會救濟的特性決定。精神損害賠償之所以不能適用公平責任,一方面在于其數額極不確定,另一方在于精神損害賠償的懲罰功能與撫慰功能都依靠于行為人行為的可歸責性。公平責任原則中行為人無過錯,無責任,自然不宜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公平責任原則指當事人對造成的損害都沒有過錯,又不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要求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而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損害得不到補償,在顯失公平的情況下,由審判機關根據實際情況,依公平合理原則,判由雙方公平分擔損失。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年人無房居住如何處理
2021-03-15婚姻的效力意思表示真實與否
2020-12-19公職人員參與非法集資如何處罰
2020-11-12域名是否需要著作權登記
2020-11-12選擇擔保公司的擔保方式是否弱于抵質押
2020-12-14承兌匯票保證金可以查封嗎
2021-01-13判決后質押股權如何執行
2020-11-20不同意離婚答辯狀
2020-12-21遭遇家暴該如何報警
2021-03-11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農村征地對于沒有住房的村民怎么安置
2021-03-26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執行董事可以外聘嗎
2021-02-20裁減試用期員工也應支付經濟補償
2021-03-14公司裁員沒有提前一個月通知怎么賠償
2021-02-22購買壽險的理由有哪些,什么人需要購買壽險
2020-12-26保險合同責任免除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30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注意什么
2020-12-29保險公司不理賠可以訴訟到法院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