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民事責任都有哪些
因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依法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由侵權行為引發的損害賠償稱為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旨在保護受害人的身體財產不受不法侵害。
1、《民法》第一百一十九條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2、《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當九種人格權力遭受不法侵害時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這九種人格權是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被害人因侵權行為致死,其家屬因此在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可以依法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要求支付撫慰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行為人因過失或故意不法侵害他人身體,致使被害人殘疾或死亡,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的相關規定,至被害人殘疾的應當賠償被害人醫療費、傷殘生活補助費至被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
什么是校園暴力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數暴力,和多人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
近些年來在應試教育的沖擊下,許多學校重視知識教育,輕視法制與規則教育,忽視生命、尊重以及心理教育[1]等非硬性教育,由于很多國家實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在欺凌過程中,欺凌者會對受害者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調查顯示;校園暴力比較主要原因校園的霸王們,他們社會有保護傘,欺負同學恐嚇同學,毆打不聽話同學。
李*強總理指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教育部要會同相關方面多措并舉,特別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校園暴力的出現可能是因為對同學缺少同情心,并且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此外,校園暴力的后果也是不可小覷的,可能會使得受害者留下長期陰影,并且難以平復。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三維商標是不能注冊為立體商標的
2020-11-10小車與自行車相撞,自行車受傷了誰的責任
2021-02-05事故一次性賠償書
2020-12-20締約過失責任是什么
2021-01-05行政處罰作出后未送達生效嗎
2020-12-26一審可以是終審嗎
2020-12-04可以同時約定仲裁和訴訟嗎
2020-11-09具體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呢
2021-01-17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字應注意什么
2020-12-10保險合同各條款的變更和更正
2021-01-24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對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不服怎么辦
2021-01-06網絡銷售的技術手段是什么
2021-01-26承運人故意違約保險公司需要賠償嗎
2021-03-19保險公司的哪些經營行為要進行改正
2021-01-11保險合同的客體包含哪些
2021-01-01城鎮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1-03-11土地出讓金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16農村老屋拆遷補償與戶口有聯系嗎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