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侵權糾紛如何解決
(1)行政處理
因環境污染損害而產生的賠償糾紛,當事人可請求行政機關進行調解處理。有權對污染損害賠償糾紛進行處理的行政機關有(1)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2)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
(2)司法解決
當通過行政處理不能解決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時,即當事人對行政機關就賠償糾紛所作處理決定不服時,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司法解決按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二款規定:“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相關政策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處理環境污染糾紛《侵權責任法》有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于2009年12月26日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該法的出臺進一步完善了環境污染糾紛的處理規定,環保部門應該注重按照該法的規定對污染糾紛進行處理。通常環保部門在處理環境污染糾紛時會對排污單位的排污情況進行監測,把是否達標排放作為能否造成污染危害的條件,即如果達標排放不會造成污染糾紛,如果超標排放會造成污染糾紛,這種處理方式既不合法也不利于保護受害人的環境權益。
依據《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六十六條: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之規定,結合《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相關規定,致害人在滿足以下4個條件下時應承擔賠償責任:
1、受害人、環保部門或第三人能證明致害人有排污行為;
2、受害人能證明自己受到了損害;
3、致害人不能證明自己的排污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4、不存在免責條款。
環保部門在上述條件下,應該依據《侵權責任法》等有關規定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功應及時作出裁決,不能簡單的因為調解不成推脫責任指引受害人到法院起訴。
環境污染侵權糾紛解決發生了爭議,在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應該要積極找律霸網律師幫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權法對主物,從物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9離婚后繼父有權探望繼子嗎
2021-01-06集資房滿兩年以什么為標準
2021-01-19房地產開發流程(詳細)
2021-01-31員工產假期間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違法嗎
2020-11-15哪些人加班沒有加班工資
2021-02-22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具體有哪些
2020-11-24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投保壽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2人身保險理賠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1-16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護理保險是什么
2020-12-15交通全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0-11-10哪些人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主體
2021-01-03定值保險合同可以適用于哪些
2021-01-12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哪些原則
2020-11-08洗車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1-01-25鞭炮炸花車,保險怎么賠
2020-12-25什么叫做保險中的責任限額
2020-12-05世紀理財:投資公告中的買入價與賣出價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