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時效
一、三年時效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可見,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為三年。這里的問題就在于訴訟時效“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的規定于受害人不利。如前文所述,環境污染損害有間接性、潛伏性、長期性、遺傳性等的特點,直接的和必然的因果關系鏈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中是無法找到的,受害人往往“難以知道”或根本就“不知道”受到的是什么損害。在現代工業化如此發達的社會,受害者在知識方面往往是處于弱勢地位,“應當知道”對他們來說大會過于苛刻了。在現時訴訟中,三年訴訟時效的規定是遠遠不能夠保護受害當事人的。三年,往往在人們還不知就里時就早已過去了。訴訟時效是權利人怠于行使權利的持續狀態超過法定期間便喪失司法救濟權的法律制度,其用意是督促受害人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但是,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三年的訴訟時效,因損害客觀上的特點,決定了受害人主觀上再積極也無法有效地保護自己。
二、最長時效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環境損害賠償的最長訴訟時效沿用民法通則二十年的規定,這是一個不可變的除斥期間。
這里的問題首先是,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將二十年最長訴訟時效期間表述為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將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三年訴訟時效表述為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二者的不一致是法律上的不協調。前者著眼于主觀認識意義上的法律權利是否受到傷害,后者著眼于客觀存在意義上的財產或身體健康是否受到傷害。其次,二十年對于環境污染受害者的求償來說,第一,本身也不夠長,已知的日本富山痛痛病病因自初次發現患者到政府確定歷時22年,熊本水俁病的病因確定經過15年,未知的環境污染引發的損害原因的查明,又有誰能保證會比這更樂觀一些呢?第二,由于本身的不夠長,因而也就不能彌補三年時效短的缺陷。
綜上可知,對于環境污染損害賠償這種比較特殊的侵權來講,法律規定其適用特殊的訴訟時效規定,即一般是三年,同時也適用最長訴訟時效規定,即為20年。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協議可以委托父母辦理嗎
2021-01-11農民工養老保險轉移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30雙方年齡差距很大,能結婚嗎
2020-12-26抵押聲明是否證明抵押擔保成立
2021-02-19乘網約車發生事故應由誰承擔責任
2021-01-27遺產繼承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24被家暴后自殺定罪嗎
2021-01-11合法分居離婚的要求是什么
2021-03-15超市顧客摔傷保潔公司賠償是怎樣的
2021-03-01簽約購房賣家屢出狀況
2021-02-19單位未蓋章的競業限制協議效力
2021-03-09涉外勞務與境內勞動派遣的區別
2020-12-05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有哪些方面
2020-11-23投保壽險時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壽險的保險金如何給付
2021-02-11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交通肇事賠償保險公司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10汽車追尾事故理賠是怎樣進行的
2020-12-25保險公估及保險公估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3保險詐騙罪有哪些規定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