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保護問題已為世界所關注,對環境侵害案件的法律救濟手段即提起環境公益訴訟。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確立了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美國等國家也通過公民訴訟”等方式擴大原告資格,使更多公眾參與到環境保護當中來。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在實踐中的相關訴訟也由于原告資格范圍過窄而遭遇障礙。本文試圖通過對國外類似制度的比較分析,探討在我國應當拓展原告范圍,鼓勵民眾啟動環境公益訴訟,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和子孫后代的環境權。【關鍵詞】環境權;境公益訴訟;告資格【寫作年份】2007年【正文】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為人類帶來了豐厚的物質回報,但由此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也埋下了令人擔憂的隱患。今年太湖流域藍藻爆發事件,表面看來是氣候因素,就其本源則是附近工廠常年向太湖中排污造成的惡果;湖南洞庭湖周邊鼠患成災,也是因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老鼠天敵減少等原因引起。環境污染問題導致的糾紛、訴訟近年來在我國屢見不鮮。由于許多環境污染致害案并非一朝一夕,而受害方也存在人數眾多、難以確定原告、舉證困難等問題[1],我國目前法律對環境污染案件雖然有相關規定,但由于主客觀原因并未發揮很好的作用,環境公益訴訟問題更是一片空白。環境問題和每個公民密切相關,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第1條宣稱:人類有權在一種具有尊嚴和健康的環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富足的生活條件的基本權利,并且負有保護和改善這一代和將來世世代代的環境的莊嚴責任。這一神圣權利遭到侵害時該如何救濟?何人有權就環境污染訴諸法律?本文擬就此做一探討分析,以期拋磚引玉,求教方家。一、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概述(一)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淵源及理論基礎公益訴訟是相對私益訴訟而言,均起源于羅馬法。私益訴訟是保護個人所有權利的訴訟,僅特定人才可提起,而公益訴訟是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訴訟,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凡市民均可提起。[2]古*馬在市民法中規定,公益訴訟由擔任國家公職的人代表國家行使訴權。當時政府職能劃分未如現代詳盡細密,公職人員數量有限,為盡可能保護公共利益,在具有造法效力的大法官敕令中規定,具有公民權的羅馬市民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向法庭提起基于公眾利益的訴訟,賦予公民以訴訟權利。同時規定,公職人員提起公益訴訟獲得法庭判決支持的,被告所支付的罰金,收歸國庫,但起訴者可以得到一定的獎金,市民提起公益訴訟成功的,罰金歸起訴者所有;幾個人對同一事實起訴的,由法官選擇其中一人擔任原告。[3]眾所周知,羅馬法對西方現代國家法律制度影響至深,其思想精髓已溶入西方國家法律體制中。在英美和大陸法系國家,均可找到羅馬法對其法律體系給予的影響,古*馬的公益訴訟制度也不例外。資產階級工業革命之后,人類社會駛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隨著人們利用自然資源能力的斷加強,對環境破壞也益嚴重。進入20世紀30年代以來,全球爆發環境危機,不斷出現環境公害事件,[4]環境保護問題逐漸為人所關注。傳統民法理論認為,日光、空氣等環境要素由于人力無法控制,不能作為所有權的客體,任何人都能基于先占原則隨意支配,因此向大氣、河流排放有毒害物質的行為不是違法行為。1960年聯邦德國的一位醫生向歐洲人權委員會提出控告,他指出向北海傾倒放射性廢棄物的做法違反了《歐洲人權條約》中關于保障清潔衛生的環境的條款,自此引發了一場關于環境權法律依據的國際性大討論。[5]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學者薩*斯教授根據公共信托原理,從民主主義的立場首次提出了環境權理論”。薩*斯教授認為,像清潔的水、空氣、土地等與人類密切相關的環境要素是全體國民的共同財產,國民為了管理他們的共有財產可委托政府管理,政府應當為全體國民包括子孫后代管理好這個財產,未經委托人許可,政府不得自行處理這些財產。[6]以此理論為依托,學界認為所謂環境權,就是公民基于環境資源的利用而取得物質利益與精神利益的權利。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環境權的范圍將不斷擴大,具體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安全要求。即生活環境的質量要符合生態學上的安全要求,對人類的生命不構成直接威脅,對人體健康沒有嚴重的危害;第二,衛生要求。即生活環境的質量要達到衛生標準的要求,人們可以放心地進行呼吸、飲水、進食等生理活動。第三,舒適性要求。即人們在這樣地環境中生活比較舒適,心情愉快。第四,美學要求。這是環境權最高層次的要求,環境本身成為人們享受的對象。[7]世界上一些國家也立法確認公民環境權,將其作為公民一項基本權利加以保護。如1969年美國的《國家環境政策法》,1969年日本的《東京都公害防止條例》等。法國于2004年將環境權寫入了憲法。環境權不同于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如若環境權被侵犯或有受侵犯之虞,損害的也不僅僅是一兩個公民利益,其侵害范圍和影響后果之大之深,決定了傳統的私益訴訟無法達到很好的保護效果。而無救濟的權利非權利”,環境訴訟應當采用新型訴訟模式——公益訴訟,環境公益訴訟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到環境管理當中來,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方式來保護公共環境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未提前一個月通知辭職如何處罰
2021-01-16出國簽證辦理手續有哪些
2021-02-27傷殘等級重新鑒定司法流程
2021-01-31企業并購需要哪些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6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賠償
2020-11-20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土地轉讓和劃撥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9請求中國協助送達傳票,代表對效力的承認嗎
2021-01-02治安拘留會記入戶籍嗎
2021-03-11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監事會對什么事項進行監督
2021-01-19違反醫療服務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2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如何辦理,辦理該證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5試用期離職扣2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0-12-26單位給員工調崗應該怎么做
2021-01-23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勞務派遣的員工致害由誰擔責
2020-12-10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2-29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