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再現
案例一:某市國有大型制藥廠甲,擁有職工四百余人。上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經營不善導致連年虧損。至2001年底,對外已欠下債務數億元人民幣。乙工廠是該市一民營企業,科研技術雄厚且經營良好。2002年9月,經甲制藥廠的主管上級同意,乙工廠以承接債務的方式兼并了甲廠,并設立了某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根據其實際需要,留用了甲制藥廠的一部分職工,要求大部分職工自謀職業。這些職工不服,將新設立的公司申訴至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要求安排工作,并補發停職期間的工資。
案例二:某化工廠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擁有職工一千余人。90年代后期開始,由于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和該企業自身技術落后,生產效率相對低下,無法滿足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近幾年來,又因經營不善導致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到期債務,2004年底經債權人申請并經人民法院裁定破產。
案例一中,甲制藥廠屬于國有企業。近幾年業,國有企業改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一直是影響和困擾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難題。而企業改制后的職工安置是這一系列問題中最為突出的部分。它關乎著國有企業改革的命運和整個社會的穩定。案例二同樣涉及了企業破產后職工的安置。
本文結合上述兩個案例討論在國企改革和企業破產后的職工安置問題。
政策連線
一、國有企業改制中的職工安置問題
國有企業,又稱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是指運用國有資產作為生產資料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的企業。其中包括:直接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各類企業;由國家(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及國有企業相互之間共同投資建立的企業。在上述形式的企業類型中,不包括股份制企業。
所謂國有企業改制,是指按照國務院和國務院相關部委頒布的行政法規、規范性文件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在保障原企業存續前提下的企業形態的變更,而不是將原企業破產清算后設立新的企業。目前,國有企業改制基本是將原企業進行以下形式的改造:企業公司制改造;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企業分立、企業債權轉股權;國有小型企業出售;企業兼并。
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是指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對國有企業采取由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投資入股,將企業改造成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行為。這一形式的改制實質上改變的是投資結構和資本結構,即由過去國家作為單一投資主體的結構,變更為國家之外的其它民事主體共同向國有企業投資的多元投資主體結構。作為民事主體的國有企業并未消滅,而只是其內部資產結構和組織機構發生了變化。改制前的國有企業和公司化改制后的公司在法律上實為一個法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期間解除租房合同算違約嗎
2020-12-26欠錢不還夫妻倆離婚怎么辦
2020-11-25交通事故占據七成的主責任方如何賠償
2021-02-08效力待定合同怎么補救
2021-02-13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會死嗎
2021-03-23唯一住房能逃避法院強制執行嗎
2020-12-29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期間是多久
2021-01-09交通事故要求賠償怎樣訴訟
2020-12-10債務人逾期還款怎么辦
2020-12-19工程嚴重延期是否可以不履行合同
2021-03-09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公司加班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2020-12-24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勞動監察撤訴會通知嗎
2021-01-07如何向航空公司索賠損失
2020-12-31哪些人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主體
2021-01-03保險代理人有哪些分類
2020-11-27個人土地承包合同書
2021-01-10自留地與機動地的區別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