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戶口登記條例的規定,嬰兒出生后一個月內,由父母、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嬰兒常駐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并將其姓名記入戶籍登記簿,在戶籍登記簿上登記的姓名為正式姓名。當然,嬰兒出生時的命名權由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代為行使,這不是說這個命名權屬于監護人,而是說明在權利人缺乏意思自治能力時,其命名權由監護人行使。因此,父母為子女命名的時候,不是行使自己的權利,而是依據父母享有的親權中的身份代理權,行使子女的權利。
相關法律知識:
1980年9月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婚姻法》第十六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2001年4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對《婚姻法》作了修改,修改后的《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公民出生后,隨父親的姓氏還是隨母親的姓氏由父母雙方協商確定或者父母任何一方要求、另一方默認,公民既可以隨父親的姓氏,也可以隨母親的姓氏,而且有學者認為,既然《婚姻法》規定,可以隨父親的姓氏,可以隨母親的姓氏,那么也可以隨任何人的姓氏。
《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的姓名權受到法律保護,法律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非法侵害他人姓名權的行為。
1951年2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子女姓氏問題的批復》,在父母姓氏不同的情況下,隨父母哪一方的姓氏由父母雙方協商確定,如父母雙方就此問題不能達成協議的,應以子女自己表示的意志為主。在子女年紀尚幼無表示自己意志的能力時,應從民間習慣,其出生時所用的姓氏不宜改變。父母離婚后,除因協商變更子女姓氏或子女已經成年可以自己的意志決定從父或從母外,并沒有使子女改變原用姓氏的必要。
1958年1月9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管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的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這是公民依法辦理姓名變更的最直接的法律依據。
1981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81]法民字第11號《關于變更子女姓氏問題的復函》中指出:“夫妻雙方離婚后,未征得另一方同意,單方面決定將子女姓名予以變更,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對于單方面決定變更子女姓名的當事人,人民法院應當說服其恢復子女原來的姓名。”,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對父親或者母親單方面改變子女姓名的行為予以制止的司法解釋,但規定對措施卻是“說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相關法律法規
2020-11-30同居是否承擔對方債務
2021-02-20反擔保不動產未經抵押登記有效嗎
2020-12-2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申請書怎么寫的
2021-01-29拆遷安置房的贈與協議有效嗎
2021-01-24請求協助送達出庭傳票的,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19配偶是否承擔婚前債務
2020-12-09申請強制執行如何銷案
2021-01-16房產無償贈與弟弟需要交什么稅
2020-12-06需要制定公司規章制度嗎
2020-11-25企業和個人勞動關系如何證明
2020-11-30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拖欠農民工工資之后的經濟怎么補償
2020-11-15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計算出口產品責任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01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貨車超重出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車險理賠定損技巧是什么
2021-01-22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