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非法集資案件多發,作為其中的參與組織者,其侵犯的是受害群眾的財產權。這種侵權行為是違法的,嚴重者構成犯罪,除了要承擔民事賠償外,檢察院還可能對其起訴。很多時候,非法集資者沒有資金償還。那么,侵權人財產不足應先承擔哪個責任?下面我們通過本文做個具體了解。
一、侵權人財產不足應先承擔哪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4條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實施行為的人有過錯,或雖無過錯,但仍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說,行為人在實施某一行為時明知行為的損害后果,或者應當預見到而沒有預見到,或已預見到而輕信能夠避免。例如,某出版社或個人明知某一作品有著作權,或者沒有確切根據地以為它沒有著作權,而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就出版了該作品,這種故意或者過失就是過錯,因而具備侵權行為的一個條件。如果某出版社在不知情和作者乙進行擔保的情況下出版作者乙的作品,而后有作者甲提出作者乙的作品是侵權產物后,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并調查核實,出版社就沒有過錯,通常僅由作者乙承擔侵權責任;如果出版社沒有停止出版,在作者乙的作品確是侵權產物情況下,出版社就有過錯,因而與作者乙作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負連帶賠償責任。此外,如果法律明確規定行為人即使無過失,也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行為人實施的也是侵權行為。
二、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1、損害事實
有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損害是指行為造成他人的財產上的損失和精神上的損害。損害是違法行為的客觀后果。如果某一行為正在計劃當中,尚未造成損害事實,就不構成侵權行為。例如,出版社擅自將作者的一部書稿取走,準備出版,但由于某些主觀上的原因最終沒有出版,因而不構成侵權行為。但如果已經出版,即使一本書也未賣出,也應認為構成侵權。
2、因果關系
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實施某一行為是造成損害事實這一結果的原因。例如,某乙基于某甲的一篇文章改寫成另一篇文章,擅自交一家報社刊登,某乙這一行為引起損害事實,因而具備侵權行為的一個條件。如果某乙僅為練筆,基于某甲的一篇文章改寫成另一篇文章,并不打算發表,而被熱心的某丙見到后,擅自推薦給報社刊登出來,應該認為某丙的行為和造成甲的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至于某乙僅為練筆的改寫,應屬于合理使用范圍,與損害事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3、違法性
著作權法所稱的侵權行為是指違反著作權法規定的義務,侵害他人依著作權法享有的人身權或財產權的行為。如果侵害他人的財產權是直接基于違反合同義務發生的,這種行為通常僅視為違約行為,而由行為人承擔違約責任。
綜上所述,非法集資屬于違法犯罪活動,組織者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侵權方財產不足,應先承擔侵權責任,也就是說要先償還受害人的集資款。在民法總則中,對侵權責任承擔方式作出了規定,包括停止損害、賠禮道歉、支付賠償款等。受害人維權的時候,采取訴訟或者報案應該是最有效的。
最新侵權行為法全文
如何規避知識產權侵權
環境污染侵權原告的舉證責任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事爭議被申請人提交答辯書的限期是多久
2021-01-09庭審質證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2020-11-28交通事故私了不成只有人證能起訴嗎
2021-03-26勞動合同變更后還有效嗎
2020-11-16是否對所有公司都負競業限制義務
2020-12-07什么是承包關系
2021-02-10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
2021-01-10保險合同的輔助人可以有哪些
2020-11-21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追尾但是損失不大要報保險嗎
2021-02-24業主購房后怎樣選擇保險
2021-02-07出事后保險公司要通話記錄做什么
2021-01-06冰雹砸壞車保險怎么賠
2021-03-22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2021-01-11雙親死亡土地承包經營權歸誰
2020-12-04未召開村民會議簽訂的承包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02“禁養”來襲,養殖場拆遷補償怎么算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