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直接責任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直接責任。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預防犯罪教育時,應當將教育計劃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結合學校的計劃,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教育。
二、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認定
在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告人的年齡不僅涉及應否依法為其指定辯護律師以及案件應否公開審理等重大程序性問題,而且關系到被告人有無刑事責任、刑事責任大小以及對其適用何種刑罰等重大實體問題。因此,查證并準確認定未成年被告人的年齡,是辦理每一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能回避,關系到正確執行法律、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問題。《解釋》第2條至第4條針對司法實踐中有關未成年被告人刑事責任年齡的三個方面問題作出了規定:
第一,《解釋》第2條對“已滿14周歲”、“已滿16周歲”、“已滿18周歲”如何計算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在我國,公歷是官方規定采用的歷法,戶籍管理中就明確要求公民必須以公歷的出生年月日進行戶籍登記。因此,《解釋》第2條首先明確規定,應當以公歷的出生年月日計算被告人年齡,如果查明的被告人年齡是農歷的出生年月日,也應當以與之相對應的公歷年月日計算被告人年齡。鑒于具體計算“已滿……周歲”要涉及年、月、日、時四個時間點,考慮到以日為時間點計算被告人年齡,不但符合刑法規定的要求,也符合人們日常生活的習慣和觀念,也易于司法實踐中具體操作,因此,《解釋》第2條規定,“已滿……周歲”從周歲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例:我們中國有個習慣就是生日按公歷,特別是農村,去年我院審理一起強奸案件,訊問被告人公歷出生時間說不清,但要問屬相農歷知道。
第二,基于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準確查證被告人年齡的重要性,《解釋》第3條將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查明被告人實施被指控的犯罪時的年齡”作為總的原則和要求予以規定,并且要求“裁判文書中應當寫明被告人出生的年、月、日”。這一點我們審判工作中就這么做的。
第三,鑒于司法實踐中存在大量未成年被告人年齡難以查明的情況,比如,有的案件雖經多方收集證據,但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根據收集的證據仍無法準確認定被告人年齡;一些被告人系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超生,沒有進行過戶籍登記。
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未成年人的父母以及社會,其實也是需要承擔起一定的責任。而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話,沒有達到規定的年齡,那么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即使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實際也是需要對未成年人從輕或減輕處罰。
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如何認定?
未成年人在學校受到傷害該怎么辦
2020年最新未成年人保護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查法院的民事調解書
2020-11-27侵害人身權原告代理意見
2021-02-02法人對其財產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04交通事故鑒定手續不全是否合法
2021-02-08民事訴訟怎么自己抗訴
2020-11-11六盤水計量糾紛仲裁檢定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31交通肇事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1-02-12房屋抵押擔保有時效性嗎
2021-01-02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中介方沒有告知要擔責嗎
2021-02-12公司必須要和員工簽勞動合同嗎
2021-03-23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效力如何,可以反悔嗎
2021-02-19人生不同階段保險如何規定
2020-12-28完善保險合同告知義務制度的思考
2021-01-22逆行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3-14三者險保險人的義務包括哪些
2021-01-17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意外撞傷自家人,能要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14車被別人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1土地入股分紅屬于什么科目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