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購買被拐賣兒童罪的規定是什么?
購買被拐賣兒童罪的規定是依然需要進行一定的處罰,實際上它和拐騙兒童的這樣一種行為同樣是非常惡劣的,這就意味著當發現拐騙人他人的兒童的時候,就必須要進行積極的報案,配合工作人員的調查。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家庭關系和兒童的合法權益。拐騙的對象是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采用蒙騙、利誘或者其他方法,使兒童脫離自己的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行為。所謂拐騙,可能是直接對兒童實行,也可能是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實行。拐騙的手段是多種多樣。比如,給兒童愛吃的食物、喜愛的玩具、好看的衣服以及帶去玩耍等,騙取兒童的好感后將其拐走。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則往往是以獻殷勤、假意幫助照看孩子、表示喜愛兒童等手段騙取信任后,尋找機會將兒童騙走或者將嬰兒偷偷抱走。總之,使用各種手段拐騙兒童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是拐騙兒童罪在客觀方面的重要特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6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與朋友。除上述法定監護人外,受兒童家長委托負責照管兒童的人,也具有監護人的身份,如果使兒童脫離具有這種身份的人的監護,同樣是拐騙兒童脫離監護人的行為。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二、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其目的大多是為了將拐騙的兒童收養為自己的子女;也不排除有的是為了供其使喚、奴役;也有的是因為非常喜歡兒童而實施拐騙的。從實踐看,拐騙兒童的大多是一些沒有子女的人,想把拐來的兒童收養為自已的子女。這樣的人主觀上并不是想殘害兒童,但是,他們這種極端損人利己的行為,使受騙兒童的心靈遭受嚴重創傷,給兒童的父母和其他親人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也給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帶來威脅。因此,對于拐騙兒童的犯罪行為,不論其動機、目的如何,都不應忽視其社會危害性,必須給以應得的懲罰。
在日常生活當中,可能有一些人員認為,對于兒童進行拐騙的話,那么確實是需要受到懲罰的處罰,但是購買被拐騙的兒童是不需要受到一定的責任承擔的,實際上這種認識是非常錯誤的,同樣的需要受到刑法的制裁。
犯拐賣兒童罪判幾年
拐賣兒童罪構成要素是怎樣的
拐賣兒童入罪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電路有問題誰擔責
2021-02-01怎樣舉報詐騙電話號碼
2021-01-06公司未成立如何返還出資
2021-02-05從法律效力來看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關系表現
2021-03-13質權實現后的價款如何處理
2021-02-17房子抵押給個人了執行局可以執行嗎
2021-01-21違反限購政策買房協議有效嗎
2021-02-07陽臺使用權歸誰
2021-03-04軍人離婚調解無效證明在哪開
2021-02-06父母去世之前能繼承房產嗎
2020-11-24交叉要約能否直接成立合同
2021-01-10中介格式合同有什么陷阱
2021-03-25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降薪降崗變更合同怎樣維權
2020-11-18最新的終止勞動合同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5解除勞動合同后醫保多久失效
2021-01-05什么是人事外包
2020-11-19內部調崗申請
2021-02-17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