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為我們才能認定是對他人名譽權的侵權?對這個的認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能判定一個行為對他人的名譽構成了侵權,那么就無法要求對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權利人來講是很不利的。那么名譽權侵權的方式有哪些呢?請閱讀下文進行具體了解。
1.侮辱行為
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語言、文字、漫畫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的表現形式有:(1)以口頭語言或動作(非暴力)侮辱他人。(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3)以書面語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誹謗行為
誹謗,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地散布虛假事實,貶損他人名譽的行為。所謂“故意”,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構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達到貶損他人名譽而仍然散布的行為;所謂“過失”,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假的,但因可以達到攻擊目的而貶損他人名譽或因好奇而散布、傳播的行為。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不是虛假的,散布這些事實涉及隱私,其目的是為了貶損其名譽的,亦可因泄漏個人隱私貶損他人名譽而承擔侵權責任。
誹謗的表現形式有:(1)語言誹謗。如通過口頭語言將捏造的事實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2)文字、漫畫誹謗。如通過撰寫文章或繪制漫畫,捏造事實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
3.新聞報道嚴重失實
新聞報道失實,是指新聞報道與事實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損,則應視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考慮到新聞的時效性,新聞報道存在一些差錯也在所難免,故新聞報道中出現一般性的失實,可不作侵害名譽權處理。只有在新聞報道中嚴重失實并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才視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
4.評論嚴重不當
評論嚴重不當,是指對某人或某事的評論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符的情形。評論嚴重不當,且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但基于言論自由的理念,對評論予以苛責也不合適。因此,如果評論僅僅是用語不當或遣詞造句不確切,且無故意或過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和用語時,不能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名譽權侵權的具體行為主要包括了侮辱、誹謗、新聞報道嚴重失實以及評論嚴重不當等四種情況,當然實踐中還有可能存在其他一些不是很常見的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當您在遇到有關糾紛的時候,建議您最好是先咨詢一下我們律霸的律師,讓專業的律師為您有效的解決糾紛。
侵害名譽權糾紛
名譽權和榮譽權的區別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結果已出,員工不服應該如何維權
2020-11-21婚姻自由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2021-02-08異地發生交通事故如何索賠,異地交通事故索賠注意什么
2020-12-04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長期勞務派遣是否會被認定為勞動關系
2021-02-03勞務派遣員工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2020-11-13老板不批試用期離職怎么辦
2021-03-17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保險公司一定要事故認定書原件嗎
2021-02-13車禍哪些費用保險公司可以賠償
2021-02-06財產保險合同概述是什么
2021-03-08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12確認拆遷紅線范圍后,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
2020-11-222020年農村拆遷補償標準將會有哪些變化
2020-11-21拆遷契稅有哪些征稅的依據
2021-01-17舊城改造補償方案出臺 最高可獎房價15%
2020-12-05征地拆遷維權應當收集哪些證據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