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權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據債務人請求支付票據金額的權利,包括付款請求權和追索權。因而票據權利的取得,事關持票人財產利益之保有,依通說,其取得方法有二,即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前者包括出票取得和善意取得,后者包括票據法上的繼受取得和非票據法上的繼受取得如因普通債權的轉讓、繼承、受贈等。而票據糾紛往往出現在票據的轉讓過程,其中又較多的集中在持票人能否適用善意取得,對此,本文將對票據的善意取得問題進行討論。
票據的善意取得是指票據受讓人依票據法規定的轉讓方法(背書交付和單純交付),善意的從無處分權人處取得票據,從而取得票據權利。其解決的是票據轉讓過程中的問題。這里講的“善意”,是指持票人在取得票據時,對從票據外觀無法查知的瑕疵,事實上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這樣一種主觀心理狀態。與之相對的是“惡意”或“重大過失”:惡意是指取得票據時明知票據上存在瑕疵的主觀心理狀態;重大過失是指取得票據時如果負起普通人的謹慎義務就能得知票據上的瑕疵,因怠于審查故而未知這樣一種主觀心理狀態。依據《票據法》第12條的規定,無論取得票據者在主觀上是惡意還是重大過失,都不享有票據權利。
根據票據法的規定,可以將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歸納為如下幾點:
1、票據的善意取得人必須依票據法上轉讓方法,即背書交付或單純的交付而取得票據。取得票據只有通過背書(具有連續性的背書)或直接交付的方法按照票據法的基本原理,明確記載收款人名稱的票據,必須依背書而轉讓;沒有記載收款人名稱或記載得不明確的票據,僅依直接交付而轉讓。我國《票據法》要求匯票、本票上都必須記載收款人名稱,所以這兩種票據必須依背書轉讓;我國《票據法》沒有要求支票上必須記載收款人名稱,如果支票出票人未記載收款人,也沒有授權他人補充記載、或雖經出票人授權但被授權人沒有記載的,僅直接交付票據即發生轉讓的效果。持票人才能受“善意取得”制度的保護。否則,就不能享有票據權利,或雖然享有票據權利,但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規定。
2、讓與人為無處分權人。此處的“無權利人”,僅以受讓人的直接前手為限,其間接前手對票據是否享有權利可在所不問。所謂的無處分權包括兩種情形:
第一、非法占有票據的人,如竊得票據;
第二、合法占有票據但無處分權的人,如代他人保管票據。
3、受讓人無惡意和重大過失。其意為受讓人取得票據時,以自己的具體身份盡到最大注意力,仍不知道其直接前手出讓人為無處分權人。這在實務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取得人為善意無過失,讓與人必須為背書連續之持票人。若取得人誤認背書不連續之持票人為真正權利人而取得票據,則應認定取得人有過失,即不得適用票據善意取得制度,以獲得保護,其權利主張只能用民法方式來解決。
第二、取得人有無惡意和重大過失,只以受讓時為限,以后是否知其瑕疵,不受影響。
第三、在票據到期或止付后受讓票據的,是否存在惡意或重大過失。對此,學界有肯定和否定二說。否定說認為,票據不因到期或付而失效,故到期或止付后因受讓而取得票據的,不得認為有惡意或重大過失,到期或止付的應作為抗辯事由而不屬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范圍。而肯定說則相反之。筆者認為,在票據到期或止付后取得票據的,根據票據的要式性特點及保護交易安全的原則,取得人在取得該票據時應有審查該票據是否完整的注意義務,否則應可認定其存有惡意或重大過失,故應采納肯定說,即認定存在惡意或重大過失。
4、取得人必須已付出合理的或相當的對價。所謂“對價”,按照《票據法》第10條第2款,就是“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意即持票人不得無償取得票據,否則不享有票據權利。在票據運作實務中,何種事物可構成“對價”?
筆者認為有如下:
A,實物,即各種有形物;
B,勞務;
C,智力成果及其他無形資產;
D,有效的合同;
E,法律認可的其他事物。
需要解釋的是“有效的合同”。
票據最基本的經濟功能是可以代替現金使用,在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之間,并非都是同時履行。合同中所作的“一方先給付票據,對方后給付對價”或者“一方先支付對價,對方后給付票據”的約定,都具有法律效力。一旦某份合同作了前一種約定,有權利取得票據的一方當事人在取得票據時尚無需給付對價,由此認定其取得票據時未給付對價而不享有票據權利的話,明顯違反了合同當事人真實的且合法的初衷。不僅如此,勢必需要在合同法中規定,所有以票據代替現金履行合同的,必須…給付對價后取得票據。對合同法作這樣的要求是不可能的。所以,當某持票人取得票據的依據是一份有效的合同,那么該合同就可視為是對價。當然,倘若他事后確實沒有履行合同,再依票據法的規定確認其不享有票據權利。如果在合同履行期到來之前,該持票人已經實現了票據權利,可通過民法上的“返還不當得利之訴”請求其返還票款,當然也可以通過“違約之訴”請求其履行合同或者賠償損失等。
綜述可見,票據的善意取得制度和民法的善意取得制度有一定的區別體現在:首先,依民法之普通債權讓與原理,如果讓與行為無效,則受讓人不能取得權利;但是,若將此原理直接適用于票據轉讓場合,則受讓人殊感不安,阻礙票據之流通,為保護交易的迅捷和安全,我國票據法模仿各國立法例,將民法上動產物權之善意取得理論稍加改變加以采用。其次,民法上之善意取得,僅以善意為足,其有無過失在所不問,而票據法上之善意取得除須有善意外尚須無重大過失。再次,民法之善意取得對于盜贓或遺失物沒有例外規定,而票據法之善意取得因票據時流通證券為維護票據之流通,則不問票據被盜或遺失,體現了票據的無因性。
綜上所述,具備上述諸要件而善意取得票據者,即可取得票據上之權利,無論原持票人喪失票據之原因為何,如被盜、遺失等,均不得向取得人請求返還,不得以讓與人無票據處分權的事實來對取得人主張抗辯,由于此種取得系原始取得,故票據上縱有負擔,如設定質權等,皆因善意取得而概歸消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質押和土地抵押能同時嗎
2020-11-30被拘留15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22票據背書不連續怎么辦
2021-01-05放棄繼承權將不會產生代位繼承
2021-01-01跨省辦理結婚證要有哪些具體的程序
2021-02-16孫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25合同中是否需要約定稅率
2020-11-20耕地是否可以簽訂租賃合同
2020-12-22農村違建房子罰款多少
2020-11-13抵押貸款中抵押物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30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保密協議如何無效
2021-02-24單位應當如何與員工約定試用期?
2021-03-01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分
2021-01-15做了財產保全的就一定能執行嗎
2020-12-01人壽保險理賠時效是多長,人壽保險理賠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1-29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人身保險的投保人享有什么權利的
2020-12-11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03合同糾紛: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