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婚前父母贈與如何認定?
案情簡介:
張-明是蘇州一家外資企業的老總。他和妻子劉-娟過去是大學同學。畢業時,劉-娟看到上海的房價不斷上漲,就主張提前購房,于是,在還沒有結婚的前提下,張-明家里拿出100000元贊助了全部首付款。由于當時感情融洽,張-明同時把劉-娟的名字也登記在了房產證上。三年來,房價已經翻了一倍。今年,由于張-明常年在外,劉-娟有了外遇,張-明憤怒之下提出離婚,但劉-娟提出應該分得一半房產,張-明則認為應該扣除當年自己支付的首付款,但由于當時劉-娟前去付款,付款憑證上是劉-娟的名字,房產證上也是兩個人的名字,因此沒有任何證據。
律師解讀:
剛接到案例的時候我們有些一籌莫展,因為房產證上登記的是兩個人的名字,而付款憑證上是劉-娟一個人的名字。假如誰主張誰舉證我的當事人沒有任何證據。但后來事情有了轉機,由于看不慣女兒的行為,劉-娟父母主動寫了一份證實,證實當時房屋的首付款是張-明所付。于是法官提出,由劉-娟舉證當時這筆錢是共同出資,并指明其100000元的出處。劉-娟無法舉證,案例最終得到了調解。
根據上海市高院的相關精神,假如房產證上登記的是兩個人的名字,即使該房產是婚前所買,也可認為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時候按共同財產的分割原則進行處理。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第22條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因此應該將目前的房價扣除掉張-明的100000元以后再進行分割。如果房產還有按揭貸款,則由受房人按照目前評估的房產價值,將贈與款、按揭款扣除之后,支付給另一方一半款項。
律師提醒:
這種案例在目前非常普遍,要避免這種矛盾,有兩條途徑可供市民選擇。一是在結婚后,把夫妻雙方的名字均寫到房產證上,這樣房屋就是夫妻共同財產。萬一離婚,雙方可以平分房屋,包括平分房屋的增值收益。房產證上增加名字,雙方到交易中央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即可。另一條途徑是結婚前,雙方對房屋做個婚前個人財產公證,明確房屋歸某一方所有,因房屋發生的債務、收益與另一方無關。
案例二:婚后父母贈與財產如何分割
案情簡介:
2001年王-晴與小張結婚。2003年,王-晴夫婦因購置房屋缺少資金,接受了王-晴父母的資助款10萬元。后因小張有了外遇,王-晴決定與他離婚。但他們就房屋的分割產生了分歧。小張認為應將房屋折價后,由兩人平分;王-晴認為其父母資助的10萬元房款必須扣除后,再平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20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是否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2021-02-28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預售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什么
2021-03-14律師在各階段會見犯罪嫌疑人所需要的相關手續有什么
2021-02-07商場顧客摔傷誰負責
2020-11-18首套住房能沒收嗎
2021-02-22二次入職離職補償金怎么結算
2021-03-12勞動保障公益崗幾年解除合同
2021-03-23股東之間的競業限制協議有效嗎
2020-12-2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決定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3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合同的解除
2021-02-16平安保險人傷理賠手續流程和車險理賠流程
2020-12-04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證的辦法機構是哪一個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