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婚前父母贈與如何認定?
案情簡介:
張-明是蘇州一家外資企業的老總。他和妻子劉-娟過去是大學同學。畢業時,劉-娟看到上海的房價不斷上漲,就主張提前購房,于是,在還沒有結婚的前提下,張-明家里拿出100000元贊助了全部首付款。由于當時感情融洽,張-明同時把劉-娟的名字也登記在了房產證上。三年來,房價已經翻了一倍。今年,由于張-明常年在外,劉-娟有了外遇,張-明憤怒之下提出離婚,但劉-娟提出應該分得一半房產,張-明則認為應該扣除當年自己支付的首付款,但由于當時劉-娟前去付款,付款憑證上是劉-娟的名字,房產證上也是兩個人的名字,因此沒有任何證據。
律師解讀:
剛接到案例的時候我們有些一籌莫展,因為房產證上登記的是兩個人的名字,而付款憑證上是劉-娟一個人的名字。假如誰主張誰舉證我的當事人沒有任何證據。但后來事情有了轉機,由于看不慣女兒的行為,劉-娟父母主動寫了一份證實,證實當時房屋的首付款是張-明所付。于是法官提出,由劉-娟舉證當時這筆錢是共同出資,并指明其100000元的出處。劉-娟無法舉證,案例最終得到了調解。
根據上海市高院的相關精神,假如房產證上登記的是兩個人的名字,即使該房產是婚前所買,也可認為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時候按共同財產的分割原則進行處理。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第22條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因此應該將目前的房價扣除掉張-明的100000元以后再進行分割。如果房產還有按揭貸款,則由受房人按照目前評估的房產價值,將贈與款、按揭款扣除之后,支付給另一方一半款項。
律師提醒:
這種案例在目前非常普遍,要避免這種矛盾,有兩條途徑可供市民選擇。一是在結婚后,把夫妻雙方的名字均寫到房產證上,這樣房屋就是夫妻共同財產。萬一離婚,雙方可以平分房屋,包括平分房屋的增值收益。房產證上增加名字,雙方到交易中央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即可。另一條途徑是結婚前,雙方對房屋做個婚前個人財產公證,明確房屋歸某一方所有,因房屋發生的債務、收益與另一方無關。
案例二:婚后父母贈與財產如何分割
案情簡介:
2001年王-晴與小張結婚。2003年,王-晴夫婦因購置房屋缺少資金,接受了王-晴父母的資助款10萬元。后因小張有了外遇,王-晴決定與他離婚。但他們就房屋的分割產生了分歧。小張認為應將房屋折價后,由兩人平分;王-晴認為其父母資助的10萬元房款必須扣除后,再平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異地執行老賴怎么處理
2021-01-16喝多少酒算酒駕 酒駕的危害有哪些
2020-12-21交通事故死亡賠償城市與農村標準各是多少
2021-02-28農民工工資拖欠是否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1-03-08離婚探視孩子需征求孩子同意嗎
2021-03-11二審發回重審需要另行組成合議庭嗎
2020-11-10離婚債務立案是否需要收費
2021-01-18如何申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1-31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
2021-03-11單位非法解除無固定期限的勞動者怎么賠償
2021-01-21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沒房產證法院怎么執行
2020-11-26建筑工程承包資質標準是什么
2020-11-09上傳侵權的網絡視頻由誰擔責
2020-11-21勞動糾紛收集證據如何才是有效的
2021-01-26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投保人有哪些主要義務
2020-12-31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尾燈噴熏黑膜被追尾了保險會賠嗎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