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民法解釋》第140條規定了侵害名譽權的各種行為和何為侵害名譽權。名譽權不受他人侵犯,侵犯名譽權是需要承擔賠償責任。那么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構成侵權的要件有哪些?律霸的小編為您總結了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構成侵權的要件有哪些?
侵害名譽權作為侵權的一種,其民事責任構成要件與一般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是相同的,即包括四個方面的要件:行為人實施了侵權行為、存在損害事實、侵權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有過錯。但侵害名譽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又有其自身特點。
(1)行為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
這種行為具有貶低和損害他人名譽的性質,具有違法性。認定侵害名譽權行為的違法性,并不以行為人所陳述的內容是虛假的為限定條件,陳述真實事實也可能構成侵害名譽權。一般情況下,如果陳述真實的事實只是說明被陳述人的真實情況,不降低對其評價,沒有實質性損害,不構成侵害名譽權。但如果行為人故意陳述他人的事實,以達到貶損受害人的名譽和尊嚴,降低社會對受害人的評價的目的,則構成侵權名譽權。例如,趙某和李某同為某單位干部,因職稱評定在兩人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明爭暗斗。趙某為了超過李某,評上職稱,雇人跟蹤李某,掌握了李某與某女士有私情的證據,并大肆公布。造成李某的名譽受到極大損害,不僅沒有評上職稱,而且婚姻也出現危機,李某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趙某的行為不僅是侵害他人隱私權的行為,同時也是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
(2 )發生了侵害名譽權的損害后果。
侵害名譽權的損害后果,包括對名譽的損害、精神損害和由此產生的財產損失。名譽是一種社會評價,認定行為人對他人名譽的損害,并不以受害人的自我感覺為判斷是否造成受害人名譽損害的依據。例如,故意散布捏造的事實,損害某人名譽,但此人并不知曉這一侵害情況,或者雖然知道也不以為意,并沒有為此而感到痛苦,但上述行為仍構成對他的名譽的損害。名譽受損的后果有時可能很明顯,例如親戚朋友與其斷絕往來,配偶與其離婚,周圍的人對他輕視、嘲笑、怨恨、議論等。有時可能不明顯,難以確定。
精神損害是侵害名譽權的間接后果。它是反受害人因加害人的侵害名譽權行為而受到精神利益的損害,包括受害人心理上的悲傷、憂慮、氣憤和失望等對受害人的折磨。精神損害的表現有時很明顯。例如,受害人在受到侮辱或誹謗后,當場昏死、舊病復發,或者郁郁寡歡、精神失常等。有時表現得不明顯。例如受害人喜怒不形于鈀,只在內心深處受精神痛苦。評定精神痛苦的程度,應綜合考慮下列因素:加害人的主觀狀態、實施加害行為的場景或者加害人實施的加害手段、行為內容的惡劣程度、影響范圍的大小等。
財產損失是侵害名譽權的另一間接后果對于這種財產損失的有無及大小,應考慮被害人工作的性質、經營的狀況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論。
(3)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這是指損害后果是由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所造成的。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具有客觀性,但這種客觀性又有其特點。因為侵害名譽權中的精神損害和名譽損害是無形的,認定這些損害往往只能通過推定的方式進行。所以,侵害行為和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又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其次,這種因素關系具有必然性。例如,公開誹謗某婦女,散布該婦女不正當兩性關系的虛假事實,致使該婦女精神遭受巨大損害,痛不欲生而自殺自亡。再如公開散布某人道德低下、品質惡劣的謠言,致使其名譽受到損害而被解雇,造成圈套的工資收入損失。這些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聯系雖不是直接的,但卻具有必然性。這種因果關系還具有多樣性,即可以是多種侵害行為造成一個損害后果,也可以是一個損害行為造成多個損害后果。
(4)不法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在侵害名譽權責任中,不法行為人的主觀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過失損害他人名譽也構成侵害名譽權。因為侵權責任的立法宗旨是充分有效地、全面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人們以任何方式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一旦因為行為人的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名譽損害,行為人應應該負責恢復和補償,而不論行為人是出于故意和過失。當然,如果行為人既沒有侵害他人名譽權的故意,也不存在過失,那么行為人就沒有主觀上的可非難性。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行為人的行為造成他人名譽權的損害,行為人也不承擔責任。
侵害名譽權應滿足侵權責任的四個條件才能構成侵權責任,即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侵權后果,侵權行為與侵權后果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但是侵害名譽權也與一般的侵權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就是其權利較為抽象,損害后果可能并不太直觀。若您有相關方面的疑問,可咨詢律霸的在線律師。
名譽權糾紛起訴狀范本是怎樣的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如何確定名譽權糾紛管轄法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子女探視權是指什么
2020-11-17哪些證券市值可以參與配售
2021-03-21合同沒有各執一份有效嗎
2021-02-28合同中不合理的條款如何中止
2021-01-30醉駕罰金不交會怎么樣
2021-02-11《公司法》對股東直接訴訟有何規定
2021-02-09投資入股與干股的區別
2020-11-25執行令下達后才能探視嗎
2021-03-17家庭暴力案例
2021-02-27公共交通意外傷害保險
2021-02-02政府回購房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2購房合同丟失有哪些處理辦法
2021-01-26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2房屋中介收費要求有哪些
2021-01-08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勞動糾紛收集證據如何才是有效的
2021-01-26購買人壽保險后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改造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