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侵權法 侵權行為 侵權責任 網絡侵權 侵權責任法 侵犯肖像權 侵犯姓名權 侵犯隱私權 侵犯名譽權
隨著互聯網這一新興媒質的迅猛發展,發生在這個開放、自由空間中的新型法律糾紛日益引人關注。既然有侵權行為發生,那么就要對被侵權人承擔責任。那么侵犯名譽權有哪些法律責任呢?接下來,律霸小編就為您具體介紹名譽權侵權糾紛的知識。
一、侵犯名譽權有哪些責任
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同時,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二、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侵犯名譽權以后,除了賠禮道歉外,還需要賠償損失。但是這種損失的計算需要有證據來支持,所以當事人應當請專業律師幫助收集證據,這樣才能獲得最充足的賠償。律霸網站為您推薦你所在地區的專業律師,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侵害名譽權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侵害名譽權的危害性有哪些?
怎么確定侵害名譽權案件管轄法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隱私發到網上犯法嗎
2021-01-04鄰里房屋糾紛可以申請延期嗎
2021-01-09相鄰權糾紛是否屬于特殊侵權
2020-11-28孩子的法定監護人一般是一個還是兩個
2021-02-21合作關系是否可以有競業限制
2021-01-25【詢問解答】離職時被老板惡意扣工資怎么辦
2020-11-10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勞務合同應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3公司倒閉如何不賠償員工
2021-03-03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保險合同變更的內容
2021-01-16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是什么
2020-12-26代簽名出事后賴賬 保險公司多事食苦果
2021-02-17外資保險公司因分立解散需要批準才能解散嗎
2021-01-06人身保險可不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2怎樣改變土地用途
2021-03-06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理由應從哪些方面審查
2021-02-20怎么才能承包林地
2020-11-16受買人的成交價中包含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15工業土地轉讓流程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