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社交平臺逐漸得到普及和推廣運用,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媒體逐漸得到普及。然而,微信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產生很多令人苦惱的問題,例如微信誹謗。有關微信誹謗法律責任的內容請閱讀下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微信誹謗法律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侵害名譽權在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體現就是對他人進行侮辱和誹謗。侮辱主要是指用語言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在公開場合對他人辱罵、嘲諷、使他人蒙受恥辱等;誹謗主要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虛假、捏造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毫無根據地捏造、虛構他人存在不好的問題等四處散布。
我國《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若用戶通過微信群聊、朋友圈等形式發布貶損、誹謗他人人格的不實信息,將可能構成名譽侵權,并承擔向被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甚至金錢賠償等法律責任。
若侵權人拒不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義務,則人民法院可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11條規定,將判決的主要內容和有關情況公布于眾,費用由被執行人負擔;情節嚴重的,法院可依法按照妨害執行的相關規定處理,甚至處以刑罰。
根據《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規定,網絡誹謗信息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將被追究刑事責任。作為自訴案件,被誹謗的當事人,可以保留、搜集證據,自行向法院提起刑事訴訟。
以上就是微信誹謗法律責任的相關內容。微信雖然多為熟人交流但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如若造成微信誹謗,通過朋友由網絡延伸至現實,極有可能給受害者帶來更大的傷害,甚至引起法律糾紛,所以一定要請多多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網絡誹謗犯罪主體有怎樣的刑事責任
網絡誹謗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網絡誹謗刑事案件司法解釋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補償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1-03-22法院如何處理反擔保
2021-02-21主合同涉及刑事案件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0-11-16商標還在公示期可以轉讓嗎
2020-12-13什么是擔保期限
2021-01-01現在孩子輔導可以要求前夫增加撫養費嗎
2021-02-16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預約合同的基本規則是怎樣的
2021-02-23如何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020-12-04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意外險車禍手骨折能賠多少錢
2021-02-19航空飛機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1-01-05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30青島交通死亡保險公司賠付標準
2020-12-17保險名詞解釋:什么是保全 如何申請?
2020-12-25理財專家支招"低息時代" 五種渠道"規避"利息稅
2020-12-10土地流轉后,土地被征收應該屬于誰
2021-01-30拆遷補償協議能提取公積金嗎
2021-01-31房屋的拆遷委托書怎樣寫
2021-02-032020年農村拆遷補償新政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