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權和名譽權都是公民人身權利的一種,對公民肖像權和名譽權的侵犯都會給公民人身和精神造成傷害,需要受到法律責任的追究。當受到肖像權名譽權等權利侵犯時,當事人可以到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人賠禮道歉補償損失等。法院受理之后需要對案件進行調查取證,那么如何執法取證侵犯肖像權名譽權?
如何執法取證侵犯肖像權名譽權?
一、法律條款
1、1986年4月1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嚴格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2、第一百零二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3、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4、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并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二、侵權認定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比如,說某人“是個小偷”,或“是個傻子”等。所謂誹謗,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誹謗的方式有口頭和文字等兩種方式。其內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損于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如誣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素質能力不高、企業形象不佳等。其特征可以稱之為無中生有,“無事生非”。只有在行為人所實施的侮辱(體現為以不當的言詞評價、貶低和毀損相對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實”的真實性問題)、誹謗(體現為披露、散布虛假事實)、披露其隱私權(體現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護的他人私生活信息)等行為影響到社會公眾對受害人的評價時,才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作為認定毀損名譽的依據,侵權人僅僅只針對被侵權人,而未傳播給第三人,并不構成法律上的公開,行為只有公開進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權人的行為已經產生了社會影響,被侵權人的名譽受到損害。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等而使損害后果發生。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三、如何取證
1、侵權事實的有關證據:1、以文字或音像制品形式侵權的,提供相應載體。2、以口頭形式侵權的,提供證人證言或有關證明材料。3、以其他形式侵權的,提供相應證據。
2、侵權后果的有關證據:1、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證據。2、造成精神損失的,提供相應證據。
3、原、被告若為法人,應提供法人資格證明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
在對侵犯肖像權名譽權進行取證時,可以對文字、語音等內容進行取證,也可以啟用案件相關證人的證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必須采取合法的手段,不得出現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
侵犯肖像權要承擔哪些責任
哪些情形不侵犯肖像權
侵犯肖像權的認定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2020-12-23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0-12-30公司股東變更后還要承擔之前的債務嗎
2021-01-15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9交通事故糾紛
2021-01-11勞動仲裁能保全公司財產嗎
2021-01-26單位過錯造成員工自殺如何賠償
2021-01-16未成年繼承遺產需要償還債務嗎
2020-11-30哪些項目不屬于工資構成部分
2020-12-25自愿放棄社保提出離職有補償金嗎
2021-02-25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保險公司是怎么設立的
2021-01-14交錢不等于保險 “既往病史”成理賠之痛
2020-12-12投保人駕駛無證車輛身亡 保險公司拒絕賠償
2021-03-03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欺騙誘導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1-01-18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2-16無責不定損保險怎么理賠
2021-01-28保險代理合同的內容
2020-11-28出讓土地能分割收回嗎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