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圈詆毀侵害名譽權承擔什么責任?
公民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微信作為社交性網絡交友平臺,其朋友圈功能有較大的傳播擴散作用,微信用戶在朋友圈中發布信息應當遵守一定的道德規范,不得突破法律的底線。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二、公民的名譽權包括哪些方面?
名譽權可分為公民的名譽權和法人的名譽權,公民的名譽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任何新聞報道、書刊雜志在對真人真事進行報道、評論、傳播時都不得與事實不符,而影響公民原有的社會評價。
2、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誹謗的方法,損害他人的名譽。
3、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實、陷害他人及敗壞他人名譽。
綜上所述,朋友圈的傳播方式很快,如果在微信朋友圈上侮辱他人的名譽,詆毀中傷,受害人可以要求追究當事人的民事責任。情況不嚴重的一般不涉及刑責,民事責任承擔方式可以是停止詆毀侮辱行為、賠禮道歉或者賠償精神損失等。
網絡名譽權的相關法律法規
侵害名譽權糾紛
侵害名譽權的處罰法律怎么規定的,有哪些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險車輛在停車場中被盜,保險人能否對停車場代位求償
2021-03-01共享單車用戶訂立合同時應注意的事項
2021-01-18解除同居關系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05關于建設工程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1-03-24用人單位私自修改合同期限該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對方不履行勞動仲裁裁定該怎么辦
2020-12-24壽險索賠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6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旅游意外險怎么賠付
2021-02-18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要理賠嗎
2021-01-27怎樣改善保險經紀人的外部生存環境
2021-03-13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保險公司不賠付車險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26事故車停運,能要求保險公司賠償間接損失嗎
2020-11-09告之義務與保險人給付責任的關系
2020-11-24土地承包對經營權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2土地出讓收回可以再次出讓嗎
2020-12-05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4拆遷房屋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1-02-01非農戶口農村拆遷能分到賠償金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