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損害認定的形式有哪些?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等而使損害后果發生。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二、侵害名譽權的責任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名譽權損害的認定形式是比較多的,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來進行認定和處理,對于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應當造成的實際名譽權侵害情況來認定,當事人對相關情況不能認定的,或者存在錯誤的可以向司法機關提出申訴。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侵害名譽權賠償損失包括哪些?
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刑事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3-24老字號受法律保護嗎
2020-12-10立約定金轉為預付款可以嗎
2021-02-19擔保合同能否約定獨立效力
2020-12-12承兌人不承兌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1-03-05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準則是什么
2020-11-24土地糾紛主體責任是什么
2020-11-27員工請假多久算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8董事監事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1-02-23根據勞動法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1-02-27被公司辭退賠償需要什么證據
2021-01-12理賠超過保險額明年保險會上漲嗎
2021-02-11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是否有權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
2020-11-29保險報案沒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15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17代為償還土地出讓款的還款協議是否有效
2021-01-23征地拆遷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0-11-10外嫁女在夫家享受了拆遷補償,還能在娘家享受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