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于5月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的一大亮點是,在一定條件下,被執行人名下的唯一住房可以執行。此規定之所以引發熱議并被不少人點贊,就在于其在保障被執行人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維護了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利,是維權者的一項制度紅利。
當維權者費心費力打贏了官司,卻面臨著無法執行的窘境,勝訴裁判文書成為廢紙一張,其必然會對法律權威和司法公正產生質疑。尤其是,按照以前的相關規定,如果執行標的系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賣、變賣或者抵債,即該唯一房屋可以豁免執行。然而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下,一些房屋價格水漲船高,完全可在足額償債的前提下滿足被執行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如發達地區的房產動輒上百萬、幾百萬,如果被執行人有誠意,完全可通過以大換小償還債務。還有一些被執行人卻當起了“老賴”,轉移、隱藏名下現金、債券、股票等財產,僅留下難以變現的唯一住房,以維持基本生活為幌子,給法院執行工作帶來挑戰。
俗話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現實中,真正的誠實守信者往往不屑于以各種名目推脫義務的履行,想當“老賴”者,則任何方法、任何手段都能運用到逃避責任上。司法實踐也證明,“唯一住房”不會成為誠信者履行義務的絆腳石,卻是“老賴”耍花招規避執行的擋箭牌。最高人民法院的執行新規,有望打破一些“老賴”的幻想,有效破解執行難,增加維權者勝算。
根據該《規定》,金錢債權執行中,要想順利執行標的系被執行人本人及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的,需要符合一定條件,即對被執行人有扶養義務的人名下有其他能夠維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或者執行依據生效后,被執行人為逃避債務轉讓其名下其他房屋;或者申請執行人按照當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積標準為被執行人及所扶養家屬提供居住房屋;或者同意參照當地房屋租賃市場平均租金標準從該房屋的變價款中扣除5至8年租金。同時,執行依據確定被執行人交付居住的房屋,自執行通知送達之日起,已經給予3個月的寬限期,被執行人以該房屋系本人及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的必需品為由提出異議的,法院不予支持。據此,執行“唯一住房”在打擊“老賴”的同時仍然維持了被執行人及其家屬基本權利,不至于其無家可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要約條件末履行可以認定合同無效嗎
2021-01-30回遷房如何辦理戶口薄
2021-02-22征地補償規定有哪些呢
2020-12-08怎樣寫欠條
2021-03-25二審可以增加解除合同的訴求嗎
2020-12-14事故賠償如何認定
2020-12-11合同債權質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應
2021-03-22強制執行中止后時效
2021-03-02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能代表業主起訴嗎
2020-11-24什么情形簽勞務合同
2021-02-12勞動防護措施有哪些
2020-11-18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中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2021-02-06運輸貨物毀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交通保險最多賠多少錢
2020-12-14保險合同有哪些必備條款
2020-12-19重復保險是什么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