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樣的行為侵犯名譽權?
(一)侮辱
侮辱是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征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徐良訴上海文化藝術報社等侵害名譽權一案的復函》中認為,被告趙偉昌根據傳聞,撰寫嚴重失實的文章“鎖甲三千元帶來的震蕩”和被告《上海文化藝術報》社未經核實而刊登該文,造成了不良后果,兩被告的行為均已構成侵害徐良的名譽權。
二、 法律條款
1986年4月1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嚴格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零二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并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我國法律上明確規定了侵犯名譽權的形式,對于犯罪分子存在侵犯名譽權的情況,應當結合實際來進行處理,特別是對于有關情況的認定上,應當結合實際來進行處理,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具體情況下應當按照侵權的實際后果認定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侵犯名譽權精神賠償標準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環保禁養關停魚塘有補償嗎
2020-11-30醫療事故引起智力受損該怎么鑒定
2021-03-10商號如何取得
2021-03-16合同糾紛管轄法院約定不明確怎么辦
2021-01-07出軌生子財產怎么處理
2021-03-03無還款期限的擔保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9收養協議是否適用合同法
2021-03-12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何為房地產估價
2020-11-20實習期沒有工資需要簽合同嗎
2021-02-13被強迫辭職如何處罰
2021-03-17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我國保險合同解除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公估人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6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保險公司能否因肇事逃逸免責
2021-01-06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拒絕賠償
2020-11-21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