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個人名譽權可以有哪些賠償
1、財產損害賠償
名譽權本身不是財產,不具有可以交換的經濟利益,但由于此種權利直接關系到公民和法人財產權的取得和喪失,因此侵害名譽權也會影響公民和法人的財產權益,如公民因遭受名譽的毀損而喪失某種工作的機會,法人因名譽毀損而遭受財產的重大損失。另外,受害人的恢復名譽而產生的費和支出,也屬于財產損害的范圍。財產損害既包括現有財產的損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喪失,只要是侵害名譽權所引起的后果,侵權人就應當全部賠償。
2、精神損害賠償
侵害名譽權造成的精神損害應包括受害人的名譽利益毀損和受害人因此遭受的精神痛苦兩部分。對于受害人名譽利益損害可以通過判令侵權人采取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適當措施予以救濟,但當采取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復受害人的名譽時,就應當把名譽利益損害納入精神損害賠償的范疇。根據有關司法解釋,只有當侵害名譽權行為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受害人才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對于賠償數額,應綜合考慮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侵權人獲利的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以及受訴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確定。根據我國現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人名譽權受到侵害,不能要求精神撫慰金賠償。
二、侵害名譽權的損害賠償標準
侵害名譽權的損害賠償,除應考慮受害人是否有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外,還應當有適當的標準。
1、從侵害情節來考慮,侵害情節較重,造成較嚴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賠償。
2、從受害人的諒解程度考慮。如果責令加害人承擔非財產責任后,受害人能夠諒解,就說明受害人的精神創傷已經平復,可以不予以賠償。
3、從加害人認錯態度考慮。如果受害人諒解而加害人仍不認識錯誤,則不能因為受害人精神創傷的平復而對違法行為不予以制裁,仍應責令加害人承擔賠償責任。
依法公民是享有名譽權的,而名譽權作為人格權中的一種,也是受到了法律的保護,這屬于一種不受他人侵犯的權利。現實生活中,公民要積極維護自己的名譽,對侵犯自己名譽權的行為,依法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另一方,也要注意不能對他人的名譽權有侵犯,否則一樣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起訴名譽權的步驟流程是怎么樣的?
新聞報道侵犯他人名譽權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工藝是否可以申請專利權
2021-03-07交通事故怎么申請財產保全
2021-02-18怎么查自己是否有罰單
2020-11-14精神病人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1-22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建筑勞務是否可以分包給個人
2021-01-16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哪些
2021-02-02家庭財產協議書如何寫
2021-01-09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保險合同變更中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0-11-1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28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是怎樣的
2021-01-06回遷地辦理土地轉讓的費用是多少
2021-03-26農村拆遷安置房更名過戶需要哪些手續
2021-02-02舊城改造是否可以要求原地回遷
2020-12-24房屋拆遷1:1置換包含公攤面積嗎
2021-02-19陳化成故居及其相鄰建筑產權置換
2020-12-15云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征地統一年產值補償標準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