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侵犯標準是什么?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過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
二、侵害名譽權的責任
1、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2、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綜上所述,侵權人的行為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造成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構成侵害名譽權,行為人的行為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當事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
網絡名譽權的相關法律法規
名譽權糾紛起訴后多久開庭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抗辯權體現了什么原則
2021-02-21舉報人能否申請行政復議
2020-11-21交通事故定責之后賠償比例怎么分
2020-11-15行政處罰案件多長時間辦結完
2021-03-25物品借條的標準格式
2021-02-16挖黑礦老板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0-11-08法院訴訟離婚程序
2021-02-16訴訟保全可以查封到期債權嗎
2020-12-17股權出質可以辦理股東變更嗎
2021-03-19商業銀行從事不正當競爭怎么辦
2020-11-08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什么叫做保費墊付
2021-01-21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一般保險公司多長時間可以賠付
2020-12-07只因丟失“費用結算收據” 理賠竟打折
2020-12-05承包的土地被征收有補償嗎
2021-02-07土地流轉合同書范本
2021-01-18農村宅基地征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0-12-01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十個步驟
2020-11-16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