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規定母親的監護人是誰?
配偶、子女或者是自己的直系親屬;
為了保障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和財產權益,我國設置了監護人制度。監護人主要職責就是 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 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老年人屬于特殊保護群體,為了能夠更好地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我國《老年人權益保 障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 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 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老年人未事 先確定監護人的,其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確定監護人。”
監護人的分類
對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進行監護的人。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監護人分為3種:
①由后死亡的父或母于遺囑中指定者,稱指定監護人。
②由法律規定的一定范圍的親屬依一定順序充任者,稱法定監護人。
③由監護機關或法院選定者,稱選定監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擔任監護人;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后,也可以擔任監護人。
對于沒有上述監護人的未成年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被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監護人應由下列人員擔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親屬。
⑤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的。
沒有上述監護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近親屬、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可由有關行政機關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綜合上面所說的,監護人對于一個被監的護人來說是特別重要的,監護人一般針對的是未成年人,如果老年人沒有什么民事能力的話,也是可以設定監護人的存在,但具體是由誰來擔當那么就必須要協商清楚,如協商不下來就可以直接走法律程序。
消防監護人職責是什么?
施工現場監護人員職責都有哪些?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如何訴訟
2020-11-29探望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7產假期間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0-11-30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勞動主體發生變更須補償員工嗎
2020-12-14勞動合同關系保存期幾年
2021-01-13公司提高崗位任務量導致員工考核不過,后又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0-12-29勞務外包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4勞動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0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10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1人身保險合同的常見條款
2021-03-20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01-10保險理賠打官司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30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
2020-11-09土地承包權可以抵押嗎
2020-11-16土地流轉給別人,同意別人改變土地用途后會有哪些后果
2020-12-30拆遷安置住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