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有什么不同點?
(1)主體要求不同 在好意施惠行為中,好意施惠人可以不具備和合同所要求的行為能力,而在無償合同中,合同主體的施惠一方須具備相應的行為能力,并需要履行理性人的注意義務。
(2)性質不同 純粹的好意施惠行為既不是法律行為,也不是事實行為,而且也不是準法律行為,而是由道德、習慣等法律規則以外的社會規則調整的社會層面的行為。而在模棱兩可的情況下,則應該根據交易習慣來加以理解,斟酌當事人利益關系和公平原則,進而合理認定某一行為到底是好意施惠還是無償合同等民事法律行為;而無償合同屬于民事法律行為,故二者在性質上存在著差別。
(3)目的不同 好意施惠行為中,行為人實施施惠行為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某一民事法律關系,而是在于行為人欲通過施惠,如幫助別人,去追求良好道德風尚和幫助別人而使自己的心情變得愉悅;而無償合同中,行為人具有為他人謀取利益,并且愿意受這一關系約束的意思,繼而使得該行為受到法律規范所調整,形成某一民事法律關系。比如甲將自己的自行車贈與乙的行為,就形成了一個贈與合同。
(4)是否具有受行為拘束的意思不同 好意施惠行為中,當事人的施惠行為欠缺法律行為的效果意思,并沒有受其拘束的意思,如在本文開頭的案例,乙并沒有就其同意叫醒甲到站的行為而受該行為拘束的意思,即缺乏法律行為中的效果意思這一要素,因此甲與乙之間是一種好意施惠關系,而非無償合同或其他民事法律行為;而無償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當事人要受到合同所約束,盡管一方當事人不向他方支付任何報酬,但并不是說當事人不需要承擔任何義務,在有些無償合同中,當事人也要承擔義務,如借用人無償借用他人物品,借用人負有正當使用和安全返還物品的義務。這一區別是好意施惠行為和無償合同的本質區別,也是區別二者的關鍵因素。以上內容均根據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好意施惠關系判斷標準:
1、法律行為指以意思表示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發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實。如買賣、借款、承攬合同等,都以意思表示為要素。
2、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是指人基于內心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
3、但在實務中,對該約定有無特別利益而定,如借貸、贈與、委任、寄托等。若當事人并無受其約定拘束之意,則為好意施惠關系。
綜合上面所說的,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兩者的區別是特別大的,而且各個所適用的法律條款都會不一樣,在合同中一般會根據合同的性質來進行區分,好意施惠一般是可以不具備各項合同的要求能力,但是贈與合同的條款的規定就要比好意施惠要強很多。
贈與合同是有償合同還是無償合同?
贈與合同中常見問題有哪些
贈與合同撤銷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主動繳納罰金能減輕刑罰嗎
2021-02-15國家賠償案件的收費標準
2020-12-23著作權糾紛的處理有哪些途徑
2021-02-22現金支票日期填寫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082020最新破產債權申報有哪些規則
2020-12-07強奸罪與嫖宿幼女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12非直系親屬之間可以贈予嗎
2021-02-21婚前財產是否一定歸個人
2021-03-20聊騷能作為離婚的證據嗎
2021-01-09房屋抵押貸能申請延期嗎
2021-02-02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解除合同的方式有哪些,合同法定解除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8服務外包和勞務派遣的意思一樣嗎
2020-12-15遲交人壽保險的保險費會有什么后果
2020-11-25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單位保險要交多少年
2020-11-17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0-12-16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是什么
2021-01-21保險合同沒簽字生效嗎
2021-01-01全責方撤案我如何理賠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