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環境污染當中,如果行為人的具體行為造成了環境污染,從而對他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了損害的話,那么此時就需要對受害者進行相應的賠償。但實踐中,某些情況下污染者是可以進行免責的,也就是不進行賠償。究竟污染者可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免責?律霸小編為您介紹。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不以行為人有過錯為條件,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對于民事責任的承擔,法律規定由排污者來承擔,但同時法律也規定了污染者的免責事由。
環境污染致人損害污染者的免責事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端廴痉乐畏ā返诎耸鍡l規定,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損害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在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經過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的,造成污染損害的有關責任者免予承擔責任。
2、因受害人自身的責任引起的。《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如果損害的發生是由受害人自身的過錯所致,排污單位不承擔責任。一般而言,受害人過錯成為污染者免責事由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受害人主觀上有過錯,即沒有達到一個正常理性的人對其人身或者財產所應有的注意;二是受害人的行為具有違法性,即其行為違反了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三是受害人的違法行為和損害后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即受害人的行為是導致其自身發生損害的唯一原因。
3、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過失引起的。《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綜上所述,要是環境污染是由于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責任以及由第三者的故意或過失造成的話,那么對于污染者來講其就是可以免責的。此時,受害者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向第三者進行索賠。必要時,還可以委托律霸網站的專業律師來幫助你解決相關問題。
環境污染賠償協議書范文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
環境污染的民事責任包括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不出具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怎么辦
2020-11-11法律意見書的注意事項
2020-11-08標志設計的程序包括什么
2020-12-17把圖片修改后算侵權嗎
2021-03-05如何解除反擔保
2021-01-11什么是累犯?什么是自首?
2021-01-16失信是永久性的嗎
2021-03-18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主要有什么
2021-02-01夫妻約定財產協議有什么效力?離婚時能否作為分割依據
2020-12-09一方不讓探望子女怎么辦
2020-12-23出獄后民事賠償有效期
2021-01-10抵押物變現后怎么提存
2020-11-15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符合條件的職工是否可以申請變更無固定期的合同
2020-12-12勞動仲裁委查檔案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1保險公司中罰則情況有哪些
2021-02-20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保險合同保證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6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