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環境污染當中,如果行為人的具體行為造成了環境污染,從而對他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了損害的話,那么此時就需要對受害者進行相應的賠償。但實踐中,某些情況下污染者是可以進行免責的,也就是不進行賠償。究竟污染者可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免責?律霸小編為您介紹。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不以行為人有過錯為條件,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對于民事責任的承擔,法律規定由排污者來承擔,但同時法律也規定了污染者的免責事由。
環境污染致人損害污染者的免責事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損害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在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經過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的,造成污染損害的有關責任者免予承擔責任。
2、因受害人自身的責任引起的。《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如果損害的發生是由受害人自身的過錯所致,排污單位不承擔責任。一般而言,受害人過錯成為污染者免責事由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受害人主觀上有過錯,即沒有達到一個正常理性的人對其人身或者財產所應有的注意;二是受害人的行為具有違法性,即其行為違反了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三是受害人的違法行為和損害后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即受害人的行為是導致其自身發生損害的唯一原因。
3、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過失引起的。《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綜上所述,要是環境污染是由于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責任以及由第三者的故意或過失造成的話,那么對于污染者來講其就是可以免責的。此時,受害者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向第三者進行索賠。必要時,還可以委托律霸網站的專業律師來幫助你解決相關問題。
環境污染賠償協議書范文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
環境污染的民事責任包括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具鑒定意見的鑒定人是否必須出庭作證
2020-12-20二房東要怎么做才合法
2021-01-28執行前保全需要提供擔保嗎
2021-01-16公司怕跟員工打官司嗎
2021-02-12賣假貨屬于詐騙罪嗎
2020-12-21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房屋做析產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25被公司辭退賠償需要什么證據
2021-01-12不適用一裁終局的勞動糾紛
2020-12-10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
2020-11-26人壽險的理賠知識
2020-11-09旅游意外保險常識及境外旅游保險理賠
2020-12-05本案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再否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0-11-13保險業務員已死 保險公司卻要他退保
2020-11-19龍卷風造成的財產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8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沒有諒解書會賠付對方嗎
2020-12-06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6拒賠出具什么單據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