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規定,排放污染物,情節嚴重的,會構成犯罪,按照污染環境罪論處。在污染環境罪的構成要件中,關于主觀方面還存在爭議,有的人認為應當是過失犯罪,而有些學者主張故意犯罪,那么污染環境罪是故意犯罪么?下面小編根據掌握的法律知識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污染環境罪是故意犯罪么?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刑法修正案八》中對于原有規定作出修改,本罪從結果犯演變至行為犯,從過錯責任原則到帶有嚴格責任性質的過錯推定原則,從過失犯到承認存在間接故意的主觀方面。刑法關于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罪過形式,除了污染環境罪外,均為故意犯罪。刑法修正案(八)規定了污染環境罪的新罪名,但并未明確規定污染環境罪的主觀罪過形態,對此,實務界有不同的認識。筆者認為,污染環境罪的主觀罪過形式,應該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雖然行為人對環境污染后果的主觀形態難以判斷是故意還是過失,但其對污染環境的行為是故意的,也就是說,行為人對污染環境行為形成的“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后果”的危險狀態是能夠預見的,于此就可以認定行為人的主觀狀態是間接故意。
二、污染環境罪的客觀要件是什么?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和大氣排放危險廢物,造成環境污染,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行為。
1、實施本罪必須違反國家規定。
是指違反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以及國務院制定的相關行政法規、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或命令。這些法律、法規主要包括《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放射防護條例》、《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等一系列專門法規。
2、實施排放、傾倒和處置行為
其中排放是指把各種危險廢物排入土地、水體、大氣的行為,包括泵出、溢出、泄出、噴出、倒出等,傾倒是指通過船舶、航空器、平臺或者其他載運工具,向土地、水體、大氣傾卸危險廢物的行為;處置是指以焚燒、填埋或其他改變危險廢物屬性的方式處理危險廢物或者將其置于特定場所或者設施并不再取回的行為。
3、嚴重污染環境
刑法修正案八已對本條做了修訂。并不要求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只要嚴重污染環境就可成立此罪。
綜上所述,結合污染環境罪的構成要件分析,行為人污染環境,其對造成污染的事實是有一定預見性的,其行為有故意成分,因此,污染環境罪是故意犯罪,不屬于過失犯罪。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在量刑上面差距很大,故意犯罪的量刑會比較高,對于犯污染環境罪的,最高刑期是七年。
環境污染事故標準是什么?怎么給環境污染事故分級?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
如何確定環境污染損害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