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水污染情況日益嚴重,為了治理水污染,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我國出臺了水污染防治法。企業違反規定亂排污染物的話,要承擔法律責任,其中包括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那么水污染防治法民事責任構成要件是什么?下面小編結合相關法律知識給大家講一講。
一、水污染防治法民事責任是什么?
因水污染受到損害的當事人,有權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損害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減輕排污方的賠償責任。水污染損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擔賠償責任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因水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排污方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二、水污染防治法民事責任構成要件是什么?
1、必須具有污染環境的行為。污染環境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兩種。認定污染環境的行為是否違法,不能僅以是否違反法律規定為標準。凡是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都是污染環境的行為。因此,現行《環境保護法》沒有規定的污染環境的行為和沒有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污標準的污染環境的行為,只要是造成了污染損害的,均應構成侵權行為。
2、污染環境造成的損害事實客觀存在。環境污染損害具有復雜性和潛伏性,受害人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從致害到爆發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階段。另外,環境污染損害還具有持續性,環境污染損害并不因污染物的停止排放而立即消除。環境污染還具有廣泛性,損害事實通常導致直接損害和間接損害的后果,或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的后果。
3、污染環境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凡能認定環境污染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必然因果關系或相當因果關系的,加害人均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不論污染者有無過錯,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污染者不得以排污符合國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為由不承擔責任。兩個以上污染者共同實施污染行為造成損害,被侵權人根據《侵權責任法》第8條規定,可以請求污染者承擔連帶責任。
綜上所述,企業向水體中排放污染物,對居民日常生活造成損害的,居民可以提請民事訴訟,要求民事賠償。這時,企業應當承擔水污染防治法民事責任。在判斷企業是否承擔民事責任時,需要看企業是否有污染水資源的行為、是否造成事實上的損害及污染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是否有直接關系。
環境污染損害責任有什么構成要件
污染者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免責
環境污染的危害都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房屋沒注銷有時效嗎
2021-01-15民事案件合并開庭審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020-11-25合伙人退出錢怎么算
2020-11-27石城縣縣城規劃區集體土地征地拆遷安置辦法
2021-03-17物業管理費包括垃圾處理嗎
2020-12-29遭遇家暴該如何報警
2021-03-11遺囑公證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7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購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8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勞動關系結束還能起訴嗎
2021-01-16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7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再保險合同之法理構造是怎樣的
2021-01-09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有責
2021-03-05工程質量保險代替巨額賠償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