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然資源,包括已經接近瀕危的動植物數量都是有限的,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護自然環境。保護自然環境和瀕危動植物措施是我國一大重點。為了杜絕一切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我國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造成嚴重污染環境的行為屬于犯罪。環境污染罪無罪辯護詞怎么寫?以下是辯護詞示例:
一、環境污染事故辯護詞
XX律師事務所接受被告人李某親屬的委托,指派我們擔任李某被控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一審辯護人。根據今天庭審調查查明的事實,結合法律規定,我們認為,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某犯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不能成立。李某是無罪的。理由如下:
一、 由于本案之排污主體XX公司不構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故被告人李某也不構成犯罪。因為XX公司構成犯罪是追究相關責任人員刑事責任的前提。
成檢刑訴字(2004)第543號起訴書認定排放高濃度氨氮廢水是XX公司的行為造成的,但并未根據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條的規定對XX公司追究刑事責任,而是對XX公司的工作人員李某追究刑事責任。這違背了罪刑法定原則和罪刑一致原則。
排放超標濃度的氨氮廢水是XX公司的法人行為,并非被告人李某的個人行為。如果說XX公司2004年2月排放超標濃度的氨氮廢水構成犯罪的話,其刑事法律責任的主體應該是XX公司,在追究XX公司單位犯罪的前提下,才存在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刑事責任的問題。
具體到本案,存在一個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是否可以單獨追究的問題:即只追究單位刑事責任,不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或者放棄追究單位刑事責任,只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這是否符合《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第三百四十六條的規定。而根據《刑法》第三百四十六的規定及其立法本意,必須是對兩者同時追究刑事責任,且追究單位刑事責任是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刑事責任的前提。故本案僅對被告人李某等自然人追究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之刑事責任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由于排污是XX公司的法人行為,故追究李某犯此罪的前提是XX公司也構成此罪,在首先追究XX公司刑事責任的同時,才能對自然人進行并處,這當然也要以被告人李某屬于XX公司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為前提條件。本案沒有將XX公司作為被告單位一并提起公訴,這在法律上,就是公訴機關認為XX不構成犯罪。在XX公司不構成犯罪的情形下,也就失去了并處李某刑事責任的前提。否則,就會違背《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條的規定。因此,公訴機關的指控違背了罪刑法定原則,其指控是不能成立的。
二、“全面領導責任”與“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不同的法律概念,本案以李某負“全面領導責任”為由追究其刑事責任,超出了刑法規定的責任人范圍,違背了罪刑法定原則!
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條的規定,單位構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由此可見,對單位的責任人員追究責任時,僅限定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沒有規定“全面領導責任”。而起訴書以被告人李某負全面領導責任為由追究其刑事責任,顯然超出了刑法的規定,擴大了追究責任人的范圍,違背了罪刑法定原則。
根據公訴人出示的被告
人李某的任職文件,證明李某的職責是主持XX公司的全面工作,主管總經理辦公室、勞人部、財務部、銷售公司、總調度室。涉及環保工作的安全生產部是副總經理吳貴鑫分管,吳貴鑫同時兼任安全生產部部長。一化廠、二化廠、三胺廠、環安處均歸安全生產部管理,并各有其具體負責的責任人員。根據該職責分工,李某不屬于上述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更不是直接責任人員,所以,將被告人李某納入追究刑事責任的范圍與客觀事實不符。
三、排放超標濃度的氨氮污水不構成刑法上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
根據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的規定,要構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客觀上應該是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很顯然,氨氮不屬于“有放射性的廢物和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那么,它是否屬于“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呢?
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中國禁止或嚴格限制的有毒化學品名錄》,氨氮沒有列入其中。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也未將氨氮列入。因此,氨氮污水不屬于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的構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所界定的污染物質。所以,就XX公司排放超標濃度的氨氮污水而追究被告人李某的刑事責任,嚴重違背了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按法照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刑法原則,被告人李某無罪。公訴人提出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不是將所有的危險廢物都一一列入的觀點,缺乏法律依據,沒有說服力。認定:“氨氮廢水屬于危險廢物”是公訴人的隨意推斷。
四、XX公司沒有向水體直接排放超標濃度的氨氮廢水,污水處理廠才是事實上的超標氨氮污水排放人。
根據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的規定,要構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客觀上必須是直接向水體排放危險廢物或有毒物質。《水污染防治法》第二條規定的“水體”是指中國領域內的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等地表水體及地下水體。根據已查明的事實,XX公司將工業污水排入青白江區的污水截流渠(即納污管道),進入青白江區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XX公司向污水處理廠每年支付450萬元的污水處理費)。青白江區污水處理廠將處理后的廢水排出進入XX河,再匯入毗河,然后進入沱江干流。納污管道顯然不屬于法律界定的“水體”,毗河才屬于法定水體范疇。故XX公司未直接向“水體”排放污水,是青白江區污水處理廠在直接向“水體”排放污水,向水體的直排責任不應由XX公司承擔。
污水處理廠收取XX公司的污水處理費,表明XX公司履行了合同義務,支付了合同對價。污水處理廠接納XX公司污水后,應將污水處理達標,才能向水體排放。但污水處理廠在收取XX公司的污水處理費后,不遵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未將污水處理達標就排入水體,嚴重違反了合同約定。污水處理廠對因此而造成的水污染事故,理應承擔法律責任。但本案卻本末倒置,在污水處理廠及XX公司均無刑事法律責任的情況下,來追究李某個人的所謂刑事責任,顯屬于法無據。
五、認定XX公司是沱江干流2004年2月至4月嚴重氨氮污染事故的唯一責任人,證據不足,不能成立。理由:
1.公訴方的重要指控證據《2004年2月至4月期間沱江干流水環境氨氮污染事故責任人認定報告》將沱江干流水環境氨氮污染事故責任人認定為XX公司。但該認定報告程序不合法,內容不真實,認定不客觀,缺乏科學性和合法性,依法不能作為
本案的定案依據。
因為:
1、該報告是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于2004年5月10日作出的。但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于2004年5月16日才獲得《計量認證合格證書》,有效期至2009年5月16日。因此,該認定報告是認定機構在沒有獲得計量認證合格證的情形下作出的,不具有合法性。
2、在認定報告上簽名的是廖激、陳達平,打印的鑒定專家組成員還有楊坪、羅彬、銀樂光、卿光明。《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條規定鑒定人應當在鑒定結論上簽名,而楊坪、羅彬、銀樂光、卿光明并未在該報告上簽名,表明該四人對認定報告是不認可的。將名字打印在鑒定報告上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程序不具有合法性。
3、該報告打印有陳達平、楊坪、羅彬、銀樂光、卿光明的職稱和工作單位,但未附有上述鑒定人員具備此次事故認定、鑒定的鑒定資格證明材料,使法官及辯護人均不清楚上述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鑒定資格,更不清楚上述人員屬何種專業的工程師。這仍屬證據不具有合法性。
4、根據該認定報告的表述,其認定基礎直接來源于四川省環境保護局、沱江流域各市、縣環境監測站等提供的水環境監測資料、污染源監測資料和相關的水文資料、測算的XX廢水排放情況。認定報告是否準確、真實,直接取決于其依據的材料是否準確、真實、合法,而對上述基礎材料的真實性、客觀性未作出認定,對排污主體是否具有唯一性等問題未能查明,故該責任人認定報告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不能確定。
5、該報告認定“XX外排廢水經青白江區排污溝匯入XX河后,再匯入毗河中支”。該認定缺乏真實性,與客觀事實不符。客觀上:XX外排廢水是經公司內的排污溝進入青白江區納污管道,統一進入青白江區污水處理廠。XX向污水處理廠支付污水處理的合同對價。污水處理廠將污水處理后再外排,匯入XX河。因此,將污水排入水體的是污水處理廠,不是XX。該認定回避了污水處理廠,所以不真實。
6、對XX的物料衡算是純理論測算數據,不具有科學性。⑦認定XX排污“對沱江干流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氨氮污染”,過于籠統和模糊,未說明“嚴重”在何處?且造成了什么嚴重后果亦不清楚。
7、向沱江水域排放污水非XX公司一家,就青白江區污水處理廠而言,就接納了眾多廠家排放的污水,本案未從根本上排除其他排污單位超標排污的可能。其次,根據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公布的《四川省2003年環境質量狀況》,沱江流域還有北河、中河、綿遠河、釜溪河等均長期存在氨氮污染,水質長期處于劣V類。由此證明,向沱江水域超標排污的主體不具有唯一性,反證責任人認定報告不客觀、不科學。
8、根據公訴人出示的證據,證明在2004年3月2日之后,XX公司已經實現了污水達標排放。但是根據《全國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質自動監測周報》和四川省水環境監測中心“2004年1月至8月水質現狀評價”,沱江干流水質1月至4月均為劣V類,5月為V類水質,污染程度為重度污染。6月、7月為IV類水質,屬輕度污染,污染物同樣有氨氮,8月才恢復正常。由此證明,XX公司污水達標排放后,沱江干流的水質仍未改善,說明沱江干流的水質受到污染是長期存在的事實,也表明XX公司的氨氮污水排放,不是造成沱江干流的水質受到嚴重污染的唯一原因。因此,將沱江干流嚴重水污染事故完全歸責于XX公司的指控是不能成立的。
六、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1、認定直接經濟損失2.19億元的證據不是出自法定認證機構,也未向法庭出示損失明細,不具有客觀性、科學性。故該損失認定結論是不能成立的。
2、違反國家環保總局第13號令的是四XX工集團公司總裁辦公會,不是XX公司,更不是李某個人。因為開車決定是XX集團公司總裁辦公會作出的,XX公司只是執行者。
3、李某是在2003年9月后才介入二化技改項目,不應對介入二化技改項目之前的問題承擔責任。主要有:
(1)公司內部的氨氮污水排放標準是從1992年開始執行的。
(2)視鏡墊子刺漏,屬設計選材錯誤造成的,這是導致工藝冷凝液直排的重要原因。李某對項目設計不承擔任何責任,而本案卻回避了設計責任。
(3)技改項目超過五年未重新申報“環評”不是李某的責任。
4、對李某而言,也不存在不及時掌握和控制超標排污情況的問題:
(1)內部有具體的責任分工,有專門主管環保工作的副總經理和專門的具體負責人。
(2)根據公訴人出示的1月至3月生產調度會議記錄,被告人李某參加該會的時間不多,就其參加過的調度會來看,無任何人向李某反映排污異常。XX公司的排污主要集中在2004年2月18日至3月1日,該時間內應召開生產調度會的是2月23日和3月1日,但公訴證據中沒有2月23日的調度會記錄,故不能證明有人向李某匯報了上周排污情況,因此,不能證明李某在知道排污異常后而怠于履行職責。在3月1日的調度會上,李某明確強調和安排了環保工作,緊接著第二天,該項目就已停車。
(3)月報反映到李某處時,排污時段已過。
由此可證,指控李某“沒有及時掌握和控制XX公司排污情況”是不能成立的。
5、對“死魚”的質疑:公訴人指控稱,沱江干流受到嚴重污染之結果體現在死魚,并出示了漁業損失評估報告。這只是對污染后果的數量統計,公訴人未向法庭出示是氨氮直接致魚死亡的毒物鑒定結論,故不能證明死魚的結果與氨氮的排放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客觀上,氨氮并不直接至魚死亡,沱江干流死魚應另有原因。另一方面,在XX公司停止排污后,短時間內沱江干流又出現大量死魚現象,顯然與氨氮無關,與XX公司無關,更與李某無關。
綜上所述,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某犯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不能成立,李某無罪。請人民法院重視以上辯護意見。
辯護詞作用是被告方無罪或減輕量刑。此辯護詞針對犯罪的主體問題和排放污染物種類、劑量的量刑標準進行辯護,并且出示了證據。律師總能根據事實、細節和法規找到可以進行辯護、減罪的關鍵點,有需要可咨詢律霸的專業律師。
環境污染事故標準是什么?怎么給環境污染事故分級?
環境污染賠償與一般民事賠償區別有哪些
污染環境行為有哪些 ,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違法征收土地怎么辦
2021-02-15防范買車糾紛 律師出8招
2020-11-10新三板是什么,如何購買新三板股票
2020-12-09對己不利事實保持沉默視為承認嗎
2020-12-29轉繼承有怎樣的特征
2020-11-08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拆遷款遺產繼承法院怎么判
2021-02-15債權債務起訴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0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連帶責任后房產贈與有效嗎
2020-11-09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設立居住權的可以約定居住權的期限嗎
2021-02-06勞動合同與勞動合同的認定
2021-01-08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勞務合同簽在第三方是什么意思
2021-01-29員工不同意調崗公司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7男子猝死未查明死因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28如何防范保險糾紛
2021-02-20汽車保險每年都交嗎?車險到期不買后果會怎樣
2020-12-30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業道德
2021-01-06